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时间:2022-10-13 07:00:56

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摘要:高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民办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主力,侧重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然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发展道路势必需要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转变。基于此,通过结合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展开研究,探索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新型办学模式,对突破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当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师资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就其本质来讲,首先其办学主体不是国家机构,而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新兴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学对象面向全社会;其次,它属于高职院校范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对我国以传统公立大学为单一构成体系的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民办高职院校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特色办学的意识,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握企业人才观,立足实际培养出企业乐意使用的合格人才。

一、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任何一所学校在建立之初,都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类型。对民办高职教育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多位一体发展道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民办高职人才培养思路:"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

"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是由学校说了算,而是由市场决定、由就业决定、由企业来决定。

"素质为本位",民办高职院校培养主要仍然是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对专业工作岗位分析,提炼出该专业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并有针对性训练。在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实用的专业技术技能。

"能力为核心",是指专业技术能力(通常又称工程技术能力)。

"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瞄准岗位群的需求,着眼于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给企业留出一定的再塑空间,留出一段合理对接的距离。学生上岗后经短期适应就可胜任岗位要求,也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转岗。

二、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提升存在的瓶颈

(一)是生源紧张、资金短缺。当前,民办高职学校的最主要收入是学费,由于生源减少,收入总体下滑。同时,其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民和工人等弱势群体,学费上涨的空间十分狭小。加之公办学校教师地位待遇的改善,也提高了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的用人成本,其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举步维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瓶颈问题。专职教师大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大多又来自于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此外,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教师流失也十分严重。

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造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通过“三改一补”等途径升格为高职的学校,原来是中专或成教的底子,举办高职的历史短,基础差;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师资引进和内部培养上投入力度不够大;教师职业的收入偏低,校外兼职现象一时难以杜绝,校内教学的时间精力投入有限;况且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新的专业层出不穷,致使教师职业的心理压力较大。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4.4%的教师认为自己存在知识枯竭现象,新的需要新的课程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值得怀疑。

(三)是专业发展不均衡。在很多地区,由于缺乏相关经费,民办高职学校很少开办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第一、第二产业专业,而主要是艺术、体育和服务类专业,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上述困难主要源于其外部政策制度环境和自身体制机制。

三、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解决方案的初步方向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优质的高技术人才,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也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一支年龄、职称、专兼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兼备的优秀教学团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基础教育,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作为提高高职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专业和课程建设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来对人才劳动力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和调研,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使得学校的专业设置具有方向性和前瞻性,能够及时对专业设置做出调整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

(三)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

第一,学校要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学校所处的地区、所属的性质、肩负的使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学校领导到广大教工都要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从而确立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发展途径,不可盲目攀比,造成办学目标的错位。

第二,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要面向两个市场: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密切关注并跟踪市场的变化,适应需求,发展需求,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达到“规定性”的标准,并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提高就业率。

第三,管理制度要创新。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制度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学籍、考试和学制等方面给予合适的政策,使因材施教能在管理体制的保证基础上得以实施,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第四,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和保障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

(四)完善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学生、教师、家长,还应包括行业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社会组织,学校的内部评价是核心,通过考核或测评等方式进行;政府评价是指导,以调研与评审的方式进行,企业的评价是关键;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要素对各方面的评价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得出质量评价结论。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其本质来讲,指的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立足本校特色,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它集中反映了该校的教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特色,具有显著的专业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当前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实效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燕舞.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4(88).

[2]苗世超.基于顶层设计理论指导的新升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齐建民.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就业质量的途径探析[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应用探析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