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岂能各自为政

时间:2022-10-13 05:13:38

环保岂能各自为政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损害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今年1月至5月,国家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此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也在上升。

近年来,有的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尽快显现当地官员的政绩,往往置国家的相关环保法规于不顾,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出台干扰和限制环保执法的“土政策”,然而个别地方政府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制订了不少有悖国家环保国策的“土政策”。这些以“零收费、零罚款、宁静日”为主要特征的环保“土政策”,影响和阻碍了环保执法与监管。有许多工业园区基本上是环境监管的“盲区”,环境违法现象比较普遍。2006年,湖北省环保部门检查的74个工业园区中只有12个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大多数园区没有开展规划环评工作,该省仅有30个工业园区完成了规划环评,执行率只有23%,有的开发区管委会甚至连何为规划环评都不清楚。

“土政策”导致有些地区成为“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环保“死角”

“一些地方制定了自己的‘土政策’,纵容环境违法行为,成为‘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的环保‘死角’。”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强烈抨击个别地方制定“土政策”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的行为,并要求各地一律取消这些由基层政府出台的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主要负责人说:“在一些地方,环保工作存在‘灯下黑’现象。”“一些企业昼夜不停、肆无忌惮地向大江大河排污。一些江河不仅水质变了,连水的形态也变了,变成了黏稠的糨糊。”“不少地方企业违法排污,结果却是‘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

“土政策”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对该关闭的小造纸厂等“五小”企业允许其继续经营;对所谓“效益好”、“纳税多”的污染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等。而之所以敢于出台这类“土政策”,根本症结就在于某些地方的执政者,只注重在自己的任上多出“政绩”,只注重本地多一些财政收入。以“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需要”为托词,使一些“土政策”成了少数人捞取名利地位的“垫脚石”,成了污染企业的“违法依据”,进而形成了“企业排污,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恶性循环。由此或许有人说,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经过多方努力甚至多年努力才上马、才投产,有的还是一个地方难得的税源,如果仅因治污不达标就予以关闭,损失不是太大了吗?其实,眼前的损失确实存在,但不予关闭,其污染造成的后患和危害会更大。在一时经济利益和长远环保效益发生矛盾时,壮士断腕比“毒素缠身”更来得长久和安全。

“土政策”说到底是有悖国家法律法规的“土围子”,是跟国家大政方针叫板的“歪曲调”,在根本上是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地方长远利益的。因此,对于“土政策”,应用国家的大政方针管死它,要让环保大政策成为不可触摸的“高压线”,用环保执法的铁腕利剑,铲除各种有害环保的“土政策”。

环保岂能各自为政?其实,砸烂“土政策”是为了更好地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凡有利于环保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项目,该上的,就大胆上,迅速上,以免贻误时机;反之,那些能耗大、污染大的项目,即使利税不薄,如果治理不好,也不绝能留,一切以国家环保大政为主,才会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人民。

上一篇:养蜂人亲历的世态与生态 下一篇:绿色信贷 力遏污染企业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