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的呼吸

时间:2022-10-13 04:23:15

内容摘要:呼吸是每一个有生命体征的人的自然功能,我们无论醒着、睡着或在其他社会活动中,随时都在呼吸,当需要气息时,它自然会供给,我们自己不能支配呼吸,更不能制止呼吸。因此,只能让人的这种自然功能去发展和发动我们的呼吸器官,我们不必去干涉和破坏它。只有自然的呼吸,才能产生准确的音,只有自然的呼吸,才能产生准确音高所需的准确频率,才有自然的音量、音色和音的亮度。过量的气息,会增加发声体的振动数,从而改变音高、音量、音色和音的亮度。

关键词:呼吸 歌唱呼吸 自然呼吸

呼吸在传统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中外声乐前辈、歌坛名家对歌唱中的呼吸都极为重视,他们对此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如人们常将呼吸称为歌唱的“动力”“关键”,还有人认为“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我国民族声乐训练中更有“七分气息三分唱”“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之说,充分说明了呼吸在传统歌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歌唱中声音的准确、音质的优美与纯正、表情的丰富都与呼吸的使用有关。可见,呼吸在歌唱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虽然呼吸在歌唱中是一个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有时人们过分夸大了呼吸的作用与地位。有的歌唱理论认为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气息是随意和自由的,歌唱时的气息是应当人为调控的。其实,歌唱时的气息与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气息,从生理学基础来说,其本质完全一样,歌唱时的气息与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气息都是纯自然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运动,它们都是随着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分配气息量,随着人的表情达意的变化而呼气、吸气或休止。

目前我国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即“气沉丹田”,其实这一方法的称谓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肺的功能是主气,空气进出肺是由于空气和肺泡之间存在着压力差,但是肺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要依靠胸廓的张缩,而胸廓的张缩是由肌肉的舒张和收缩来实现的,参与呼吸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腹肌和肋间肌。因此人们断章取义,认为膈肌、腹肌和肋间肌等肌肉群能参与呼吸,就臆想着把空气吸到腹部,以储藏足够多的气息。但殊不知我们只能把气吸到肺里,永远不能把气吸到腹部,更不可能把它吸到小腹部的丹田。在歌唱理论中将呼吸理论那样抽象地规范,实在让人无法操控。

西方声乐艺术史上,在瓦格纳歌剧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声乐教育学说论著中有关歌唱气息的论述,都用较少的文字讲到“自如地呼吸”。但瓦格纳歌剧出现之后,以前歌唱家们那种演唱格鲁克、莫扎特、贝里尼作品的柔韧和细腻的嗓子,已不能再适应演唱瓦格纳歌剧那种更热情、更具戏剧性音乐的音质。为了对付瓦格纳式的音乐,德国歌唱家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方法:在横膈膜的全部张力和其他呼吸肌肉之上建立充满呼吸力量的气柱用以歌唱。这种呼吸方法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它是不自然的,它是遇到紧急事件时的权宜之计,它是基于机械力量的原则,建立起一种加进了许多呼吸器官错误方法的以及夸张了声乐训练中横膈膜重要性的理论,这些理论通过瓦格纳歌剧音乐的表演者和声乐教师传播到世界各地。古老而传统的美声唱法传到我国不过近百年历史,当年影响较大的德国式的横膈膜呼吸法也传入我国,人们如获至宝,一直沿用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腹部吸气”“丹田吸气”。

呼吸运动是由吸气和呼气两个方面组成的。但从唱歌角度看,人们是吸气之后就唱,唱完后又吸,呼吸就变成了这样一组运动――吸气、唱歌,呼气与歌唱同步进行,歌唱就在呼气过程中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呼气状态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足见歌唱中如何呼气才是呼吸运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阶段,歌唱中常用的气息使用方法有“吸气要深”“气沉丹田”“闻花式吸气”“气要吸到两肋”“气要吸到腰间”等,就连人们常讲的三种歌唱呼吸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也仅仅介绍如何把气吸到胸部、腹部。这些讲的都是吸气,而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呼气,人们提得非常少,这无疑是歌唱呼吸理论的又一缺憾。

要做到正确看待歌唱呼吸,必须对歌唱中的呼吸有清晰的认识。呼吸是每一个有生命体征的人的自然生理功能,它本身就可以建立起有关歌唱运动的生理规则,在发声进行中的呼吸功能,只能以生理的规则为依据,而不必让别的手段参与进去。因此,只能让人的这种自然功能去发展和发动我们的呼吸器官,我们不必去干涉和破坏它。只有自然的呼吸,才能产生准确的音,只有自然的呼吸,才能产生准确音高所需的准确频率,才有自然的音量、音色和音的响亮度。

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歌唱发展历史,有了歌唱发展历史就有了歌唱理论的总结。翻开歌唱发展史,人们对歌唱理论的总结已从当初的只言片语累积到现在的一部部厚厚的理论书籍。捧着这些理论书籍,你会问,什么是歌唱理论?读完这些理论书籍,你会发现,历史上声乐教育家们说“我是这样教的……”声乐学生们说“我是这样学的……”声乐演唱家们又说“我是这样唱的……”人们把他们的话记录了下来并加以总结,从中梳理出一些较有规律性的教与学或演唱过程中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歌唱理论。首先这些歌唱理论只是人们对已有实践结果的一个经验性的总结,并不是什么科学实验的结果,它们的科学性值得怀疑。其次,原有的歌唱理论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或阶段性的经验结果,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在变,唱法也在变,不同时代的歌唱艺术其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所用的歌唱方法也不一样,那些经验只能代表某个时代某些人的感觉或认识,并不具有公式化的标准,怎样吸气和呼气?一次吸多少或呼多少才算正确?我们根本无法量化。再者,歌唱学习不像做数理化习题,用公式就能推导出结果,用名家的方法练习,并不一定就能唱好歌。因此,声乐理论在我们的歌唱学习中只能起到借鉴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歌唱中良好的呼吸状态的养成很重要,不要急于求成。花大量时间练习呼吸,并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结果,学习歌唱应当靠脑子和耳朵,而不是试图对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进行控制,良好的呼吸状态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磨练。那些幻想做呼吸训练几个月就能唱好歌的急功近利思想是不现实的,短期奏效的方法更是不存在的。

学会以最少量的气息来发挥最大效能。举例来说,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等管乐器,专业演奏者与没有经验的吹奏者相比,前者所用气息不但自然而且气息量更少,而比后者吹出的音量要大得多,比后者的旋律性更强。就歌唱来说,人身就像用肉身做的管乐器,气息原理跟演奏铜管和木管乐器相似,如果用说话似的自然的气息量歌唱,我们不但能随心所欲持久演唱,而且所发的音量也不会小,人的声带如果用过高压力的气息演唱,有可能发生病变。

人生下来就会呼吸,且无需学习便运用自如,这是人的本能。我们要认真体会日常生活中自然的吸气与呼气并运用于演唱实践,我们要把歌唱时的呼吸从本能变为一种高超的本领,演唱时不要做作,气息要非常流畅,身体要非常舒适自如。演唱中,身体是否舒适,气息是否顺畅,最清楚的是自己,最有切身体会的也是自己,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自己。所以,相信自己的感觉,但前提是一定要轻松自如而自然。

由此可见,呼吸是自然的功能。在歌唱的教与学中,不应该再有意识地训练这种原本就是自然的功能,我们生来就是用这种天然的生理呼吸在歌唱。因此,在歌唱中,呼吸并不具有像现今教学中所认为的那样重要的力量,呼吸和歌唱的关系,如《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的作者P・M・马腊费奥迪所说:“是歌唱锻炼了气息,而不是气息锻炼了歌唱。”

参考文献:

[1]沈思岩.声乐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3]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7.

[4]詹姆斯・弗兰契斯・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M].章枚,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79.

[5]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李晋玮,李晋瑗,整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导师制度下的师德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