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中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3 03:54:16

微生物检验中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39-01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中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对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影响因素主要有实验者主观因素及操作技能中的误差,操作环境不符合要求带来的误差,标准菌株的选择和保存及管理不当引起的误差,培养基灵敏度下降引起的误差,灭菌方法不当造成的实验误差等。

结论: 为了使报告尽量可靠,平板分区划线接种条件要恒定,,样品的收集和运送必须十分注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

微生物学检查是药品常规安全性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工作十分繁琐, 影响因素包括培养基、菌株、试验步骤和供试品的制备方式等。在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法的方法验证过程中, 分析上述因素对验证结果的影响, 提出了供试品的多种有效制备方法, 对准确检测出药品中微生物的真实含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现就微生物检查时,容易引起误差的几方面原因以及控制方法分析如下。

1 实验者主观因素及操作技能中的误差

1.1 无菌观念淡薄:一些操作者认为,微生物限度范围定得宽,多几个、少几个菌对结果影响不大,因此操作马虎、随意,这样容易造成供试品的再次污染以及已污染菌的繁殖及死亡,从而不能真实的反映供试品的染菌情况。因此每一个检验者应明确的了解,在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空间,每个操作,每个工具及材料,没灭菌者都是带菌者,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确定影响,因而应牢固的建立无菌观念。

1.2 操作技能中误差:一些操作者在操作不熟练,及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细节不够注意,每次操作前的消毒处理必须彻底,不得留有死角,对实验所用器具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灭菌;开启供试品包装的工具,如剪刀、砂轮等也应消毒,实验用的器具如吸管应清洗干净,灭菌,放液时不得接触液面,每ml样品必须放尽,否则影响细菌记数的准确性;这些细小环节都有可能污染供试品的可能,使平皿染菌数增多,导致实验误差,所以应该对实验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分析,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个系统、科学的操作规范(SOP),正确熟练的掌握无菌技术及操作规范是准确完成检验结果、得出可靠结论的基本条件。

2 操作环境不符合要求带来的误差

按无菌要求,无菌室应由无菌操作间和两个缓冲间组成,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箱,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无菌室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六壁应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无菌室的温湿度和洁净级别应准确无误,并有相应的检测设备,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单位的无菌室在设计上不符合要求,缺少传递箱或缓冲设备不健全,在操作中传递物品不方便,人员的频繁走动增加了染菌机会。

无菌操作台或净化工作台要定期检测其洁净度,确保达到100级。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净化工作台中的高效及中效过滤器应根据检测情况,必要时及时换处理。这项工作在各单位检验工作中应得到足够重视,确保操作台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3 标准菌株的选择和保存及管理不当引起的误差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必须要有标准菌株并且其生物学特征必须典型稳定,如形态变异、菌落变异,耐药性变异等均可使平板中细菌呈丛集或分散不均。这是由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其检查对象具有以下特征:(1)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活性易变性;(2)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均匀;(3)多数处于受损状态;(4)生存环境多样性及复杂性。

菌种保藏与管理应有完整的程序,保藏的菌种必须具备该菌种的详细历史及有关资料。一般是首先填写菌种卡片,登记菌种名称编号,来源历史,形态特征,生化与血清学鉴定,以及菌种传代次数、最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保藏方法、贮存条件及保藏地址等[1]。

4 培养基灵敏度下降引起的误差

数单位使用干粉培养基,使用较方便,但由于其极易吸潮,如存放不当出现凝块,则其凝固性较差,应避免使用。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应在2℃~20℃避光保存,但不得冻结,保存时间不得过2周。硫乙醇盐流体培养基储存过程中,若氧化还原层超过1/5,须经水浴加热煮沸10min方可使用,但只限一次。否则可使培养基中糖、微生物和氨基酸受到破坏,影响质量。

5 灭菌方法不当造成的实验误差

高压消毒灭菌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为了保证高压灭菌的质量确实达到高压消毒的目的,首先要选择合格的压力蒸气灭菌器,其次操作人员必需了解灭菌器的原理并遵守其操作规程,特别要排尽锅内的冷空气,否则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灭菌就可能不彻底。根据消毒物品的特性确定合格的时间和温度:一般情况下,含有糖分的培养基温度需控制在115℃15~20min,不含糖分的培养基温度控制在121℃15~20min,而含菌的培养基(使用过)温度需控制在121℃30min左右[2],此外每次使用时,应放入必要的监视指标。

6 菌落数计数错误

6.1 当细菌生长小而密集时,极易发生计数误差,菌落计数时应仔细观察,对供试品颗粒、培养基沉淀物、气泡等要严格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直接观察或挑取可疑物涂片镜检,也可以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进一步观察。

6.2 菌落蔓延生长成片或发生重叠影响计数 药典规定菌落如蔓延生长成片,不宜计数。这是由于平皿湿度过大,利于动力菌游动,促使菌落蔓延。某些剂型如蜜丸、水丸最易形成片状菌。防止的方法有:0.001%TTC琼脂法、开盖干燥法或换陶瓦盖法。

6.3 不同的培养时间对样品细菌总数计数结果的影响 样品经24h培养后,有的菌落很小,容易漏掉,培养48h后,菌落不但变大,而且还有很多新生长出来的菌落,培养72h后,菌落数增加不多,但菌落明显变大,而且混杂的霉菌生长旺盛,影响结果的观察计数。同时这也是一些样品经72h培养后细菌总数技术有明显增加的一个原因。培养24h和培养48h计数结果有明显差异,后者合格率明显降低,所以在规定的培养环境下,应严格遵守培养时间,以便真实的反映出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水平。

7 讨论

为了使报告尽量可靠,平板分区划线接种条件要恒定,样品的收集和运送必须十分注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还应结合病人的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数据一并考虑。很多检查常规培养中查不出,临床需要时应以专门的手段检查。

参考文献

[1] 蒋少君.基层卫生微生物检查质量控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2009,10(5):622.

[2] 陈刚,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6,143.

作者单位: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9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EDTA-K2对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