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13 03:50:34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摘 要:在如今的教育教学当中,更加重视人的情感,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21世纪的首要挑战,并非经济的发展和技术革命,而是道德问题。一个没有责任心和情感冷漠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地关注别人和社会的,也就不能跟别人进行真诚的合作,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此,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诵读;策略

一、教师应当充满激情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就应当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自身的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也就是所谓的以情传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倘若学生由于教师的存在而兴奋和快乐,或者是想跃跃欲试,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倘若学生由于教师的存在而显得低沉和压抑,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会走向失败。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富有激情,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只有教师自身首先动情,才可以为学生传递感情,从而感染学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需要以真挚的情感和饱满的激情去对待学生,调整好自身的教学状态和情绪,深入地挖掘教材,将教学当中的所有情绪和感悟通过动作、眼睛和语言为学生传递,为学生呈现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情感交易,首先自身应当动情,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作者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有效地转移到学生身上,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够称得上成功。

二、指导学生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诵读。诵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载体,少了这个载体,谈情感教育,就变得比较困难。比如,教师在教授《穷人》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是托尔斯泰结合雨果的叙事诗加以改编和翻译的,再加上他们都是外国的作家,所生活的年代跟学生差得比较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为学生讲解写作背景,叙述俄国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地融入,再要求学生诵读文章,并且要结合文字进行联想,进而使得学生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情感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只要积极地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情感教育,就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邱素琴.生情 悟情 动情: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作者单位 重庆市石柱县马武小学)

上一篇:在想象中感悟快乐:《巨人的花园》读写结合教学... 下一篇:让师爱伴随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