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时间:2022-07-15 11:45: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导语是语文课堂中引爆学生积极学习的导火索,导语设计得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此,教师在导语中必须抓住学生的第一兴奋点,注入情感,融入激情,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如何设计,使导入精彩、高超、新颖,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情感,进入情境

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导读勃兰克斯《生命》时,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我声情并茂地说:“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每个人必有的一次经历。生命有时候俨然是一杯飘香的清茶,有时候是一坛飘香的美酒,有时候是饥寒交迫的苦难,有时候是悲喜交加的泪滴……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么我们该如何直面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让其绽放出光芒成为生命历程中的一次永恒呢?让我们一起目睹勃兰克斯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吧!”这样的导语,用排比句的形式营造了生命的种种情境,这些情境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体验。我们又该如何直面自己的生命,勃兰克斯如何看待生命的,这就激发了学生急切读书的冲动,也就自然而然进入到与作者、文本对话的教学环节之中了。

二、创设悬念,进入情境

导语的设置,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更是一个教学手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胜过责任感。”因此,导语中巧设悬念,可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的欲望,获得探求知识和发现知识的动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觉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迅有什么关系?鲁迅为何到日本留学?后来为何弃医从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教师设置的这些悬念进入课本,不仅调动了他们探究答案的好奇心,也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三、开门见山,进入情境

开门见山,即开课揭题,直入文本。这一形式在有效教学的指导下备受青睐。因为这样直面文本,省去过长过繁的语言絮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品读文本和积累语言,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思考的时间。开课的简洁、洗练、语文情味浓郁。例如,导读《愚公移山》:“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则语言,叫做‘愚公移山’,讲得是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不辞辛苦率儿孙们挖掉挡在自己家门前两座大山的事,无论别人怎么劝阻,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行动,毫无动摇。最后天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派神仙帮他搬走了这两座大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来感悟挖山时的情境,学习愚公的执着精神”。

总之,好的导入既能点燃学生思想情感的火花,又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既有引导之功,又有指路之效,这就是成功的导入。

(河北省深州市东安庄乡中学)

上一篇:快时代 慢保养 下一篇:浅议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