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地理教材编写,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时间:2022-10-13 03:38:35

逆向地理教材编写,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圈层或某一个层圈中部分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同时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可能因此而涉及方方面面;区域性特点是因为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都不尽相同。要把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的地理知识梳理编排,显然要有明确的思路。

多年来,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写都是先自然,后人文,再区域;在具体的内容编写上,多先按要素来罗列。这样的编排层次清楚,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但不太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按问题或专题展开,这样的编排体系重点突出,区域特征鲜明,受到大家的欢迎,但缺乏系统性。地理教材的编写尚且存在这种相互矛盾、不能兼顾的问题,地理的教与学又怎样去巧练内功,化解这样的问题呢?

目前高中地理的情况是一个标准不同版本,一个标准当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出现的版本有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四个。虽然标准定了,但不同的版本,编写的系统性、案例的选取、教材特点、分析角度及呈现形式等都存在差别,在此不去评说各个版本的优缺点,而是通过这样的角度来审视地理教材本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可能是教材本身编排的系统问题,也可能是案例的选取及分析问题,还可能是教材的特色和优缺点问题,这些当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问题已经很清楚,课标是考点,课本知识编排的根据是课标,厘清课本的编排,点出一个个的知识考点是平时学习的关键。但要想真正优化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地理思维,除了要把课本的知识思路学好,还必须跳出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框框来审视学到的地理知识。相对于课本来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回眸一笑”,或“杀一个回马枪”,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巩固掌握;也可以在学的过程中就注意强调知识间的不同关系,来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重视;还可以有其他多种不同的办法。本文把这些不同于课本的编排特点的思路、方法都称为逆向地理教材编写。具体怎样做,下面罗列几种思路,抛砖引玉。

(一)注意知识总结

及时地总结知识,一方面,能正确认识以往学习中的优缺点,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学习效率,即反思过失、错误、教训,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另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学结可以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寻找到规律,从而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即所谓的开拓创新,再创辉煌。如关于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是海南岛、重庆还是拉萨丰富?其实略有地理知识的同学都知道是拉萨,因为拉萨被称为“日光城”。但这个问题要反思:为什么拉萨太阳能资源丰富?这就讲到了问题的根本上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可以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进行简单总结:(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昼长——影响太阳辐射时间);(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量少,太阳辐射强,例如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云量少,反射太阳辐射少,太阳辐射丰富,例如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经过这样一分析,我们就知道了我国太阳辐射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并且知道了原因。

(二)学会知识迁移

一般来说,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影响效果来分,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积极的作用,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是地理原理和地理案例教学,这两者及其之间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紧密联系,也为学生学习并利用知识联系进行知识迁移提供了可能性。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在面对类似的新问题情境时,就能主动进行知识迁移,进而解决新的问题。如当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相关原理后,在讲解气压带与风带时就可以在条件给定下,逐步增加条件来实现知识迁移,首先,假设地球表面是光滑均一的,同时地球不自转,考虑北半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显然在赤道和北极之间存在一个单圈环流;其次,如果考虑地球自转,也即考虑地转偏向力,根据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分析,显然从赤道上空向北极运动的气流不能到达北极,单圈环流将分解,进而形成三圈环流;最后,还要考虑到地球的公转,因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必将随之移动。当然,条件还可以放宽到地球表面存在海陆分布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引入下面的季风环流。甚至还可以把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继续进行分析,如对气候和洋流的影响。这样不断变换条件,就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并最终巩固相关原理和掌握新的知识。

(三)进行知识综合

如前所述,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特点,而这一点也为地理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先决条件。结合地理学的地域性特点,可以采用空间综合分析法、区位分析法,甚至以时空为线,对知识进行纵横串联,特别是针对区域地理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因为当前高考等大型地理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而不仅是地理知识本身。如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方面,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自然特征、土地开发及农业布局等,而且要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可以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对比东北、西北、黄淮及海南农业生产的优劣区位,以农业为线将不同地区进行串联,培养综合能力。还有如考查新疆农业生产: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新疆农业特点,新疆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归纳农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等。虽然高中阶段学生并没有专门来学习新疆农业发展的内容,但只要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分析方法,就能够解决问题。

总之,根据地理知识内在联系,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聚合和发散,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纵横串联,就可以重组地理知识网络,就能使所学的地理知识得到升华,从而加深理解,最终拓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有地理形象思维、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综合思维等多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通过地理教材的学习来逐渐培养。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造,在教和学之间架起便利的联系桥梁,将是地理教师的一项永远的工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开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不仅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培养地理思维。

上一篇: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下一篇:在有效教学中对历史教材“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