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创新

时间:2022-10-13 02:22:36

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创新

摘要:2015年底,我国经工商登记的中小微企业总计7400万户,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收入、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65%以上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特点

1.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小微企业整体发展势头受压。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2016年二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92,比2010年底下降了14个点,表明中小微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分项指数中,成本指数仍处于50以上,表示融资成本仍处于上升之中,这对于本身现金流状况并不理想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其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放贷意愿从5月的58.4 下降至56.5,表明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实现融资的难度在加大。这些指标都表明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出现恶化的态势。

2016年6月份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中,中小微企业经营现状指数、预期指数、信用指数三列分项指标全面下滑,其中信用指数已位于两年来最低水平,表明中小微企业违约风险不断增大,资金方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更趋谨慎,企业融资资金缺口也不断扩大。

2.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长期依赖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简介融资机构和自筹资金,在金融危机之后,银行为降低不良资产率,首先收紧的是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权限,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更进一步恶化。

二是融资效率较低。中小微企业账目不清晰,缺乏专业的会计管理和内控制度,信息披露程度不高,公司治理通常存在问题,由此资金供给方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前需要花费更多的调查时间,从而拉低了助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三是融资成本偏高。世界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从信贷成本来看,大中小企业的相对比例分别为1.0:1.3:1.4,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大企业。以上海企业为例,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为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以上,抵押物等级评估费用为融资成本20%以上,融资担保费用为3%左右,另外有些企业还需要承担保险费用、风险保证金利息费用。

四是区域不均衡明显。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金融体系在各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以及资本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热度不同,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之间的区域性差异也很明显。我国金融要素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而众多的资本也聚集在以这三个城市为中心的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带。

二、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政府持续出台扶持政策,企业融资方式创新不断涌现。

1.全国股转系统融资

全国股转系统是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服务的平台,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中小微企业可以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挂牌企业还可以通过交易与定增,提升股票流动性,并带动股价提高。目前不少银行也开展全国股转系统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提高了挂牌企业融资能力。2015年,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5129家企业实现融资1216.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童子2371万元。

2.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

2013年以来,区域性股权市场得到蓬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利用定向增资、私募债、股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4月底,已开业区域性股权市场38家,共有挂牌企业10600家,展示企业47400家,累计为企业实现各类融资4997亿元。

3.银行贷款创新

我国经济较为发达、金融创新较为活跃的地区有银行开始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出了特定的金额服务。比如在上海地区的交通银行、上海农商行、江苏银行针对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企业信用贷款,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北京银行对节能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供节能贷,上海农商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瑞银行等都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提供融资支持。

4.信用担保、再担保融资

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担保公司作为担保方的中介作用、以及再担保机构进行保证再担保、抵押再担保或质押再担保的中介作用,引入融资征信方,提高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能力。如今年6月,上海成立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由市、区两级财政与部门商业银行出资,首期规模50亿元,定位于政策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融资服务。

三、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虽然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式上涌现出不少创新,但是也存在着问题阻碍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继续提升。

1.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中的障碍

一是全国股转系统服务对象选择出现偏差。全国股转系统有关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挂牌企业满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等条件,不但高出了一般中小微企业的盈利、规模,而且与企业到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条件接近,甚至部分条件超过了创业板。目前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股本在500万股以下的仅有25家,占所有挂牌企业的比重仅为0.49%。

二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区域性股权市场除了存在着与全国股转系统的同质竞争等问题之外,还存在着缺乏多样化融资工具、新旧政策衔接不到位,监管效力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其市场功能发挥。

三是股权、债权融资缺乏退出渠道。中小微企业股份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后,可通过协议方式转让,且符合要求后可进行做市交易,但由于全国股转系统交易不活跃,不能为资金退出提供有效路径。区域性股权市场受制于38号文对于交易时间、交易方式、股东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卖出变现也较为困难。

2.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管理办法,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丰富担保品种等。

二是继续鼓励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明确其法律定位,落实细化相关法规措施,允许股权交易市场内部兼并收购,形成内部竞争机制,逐渐整合、统一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区域性市场与全国股转系统合作对接。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股权质押贷款、担保、保险融资等创新,稳妥发展互联网融资和海外融资。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百货零售业O2O商业模式研究 下一篇: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