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3 02:10:56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体会。 方法收集5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3例痊愈,5例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痊愈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心肌梗塞护理冠状动脉心肌缺血

中国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91-02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位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损伤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1】,由于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恰当护理,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我院两年来收治的58例心梗病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58例,男性43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0岁左右。发病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26小时,全部患者住院时间超过四周,住院第1―2周在监护病房,常规进行心电监护。临床症状主要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含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效,有心电图进行性改变,血清心肌酶增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给溶栓、止痛、吸氧、扩冠,抗凝治疗,持续心电监护,纠正心律失常,纠正心衰,控制休克等措施。

2结果

58例急性心梗患者中,静脉溶栓48例,两例死于严重心率失常,三例死于心力衰竭,53例痊愈出院。

3护理措施

3.1止疼疼痛是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病人常因疼痛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甚至频死感。心梗时的胸疼、胸闷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氧,促使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迅速止疼尤为重要,一般杜冷丁50-100mg肌注或吗啡2-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3.2吸氧前三天应给予高流量(4-6升/分)吸氧,三天后如果病情稳定可改为低流量吸氧,持续七天。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的范围,从而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2】。

3.3溶栓护理在适应范围内静脉溶栓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使缺血心肌早期再灌注,可以使它在形成不可逆损伤前尽可能得到挽救,从而使心梗的预后明显改观【3】。溶栓时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症状,有无寒颤、发热等过敏症状,观察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判断溶栓效果,溶栓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因此需密切心电监护,并备利多卡因置床旁,以便随时赢得抢救时间。

3.4心理护理患者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情绪激动。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操作熟练,避免惊慌失措。充分利用多种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活动,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允许家属陪伴与探视,消除恐怖感。关心安慰患者,使患者在精神及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4】,积极配合治疗。

3.5密切观察病情确诊后立即进ICU病房,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改变,及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6休息与康复训练 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探视,病人的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和家属协助料理,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集中进行。第二周无并发症者应尊随心脏康复医疗程序:逐步加大活动量,从被动到主动运动,从远端到近端,从四肢到躯干,从平卧到坐位、立位、步行、上一层楼、部分生活自理。

3.7排泄问题 保证每1~2天排大便一次,鼓励病人多吃蔬菜和水果,急性期给予缓泻剂,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以防排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担。

3.8饮食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能力差,故宜进低脂、清淡、少盐、易消化,且宜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饱。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饱食的危害,督促患者配合。

3.9出院指导 ①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情绪稳定。改变急躁易怒、增强好胜的性格。尤其指导A型性格的病人,设法改变生活或处事态度,寻求放松身心或舒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解除紧张的方法。② 运动适度不可过度劳累。节制生活中不恰当的活动,如登楼、快步走、追赶车辆等。各种活动以不敢疲劳、无胸部不适及气急为限度。③ 饮食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多食粗粮、豆类、蔬菜、水果,避免蛋黄、内脏类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日摄盐少于6克,戒烟酒。④坚持口服药治疗,定期检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嘱患者随身携带硝酸酯类药物,以备急用。如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先舌下含服。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4讨论

近年来因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压力、运动等因素,使心梗病人逐年增多,对个人、家庭、社会均带来危害。通过对心肌梗塞患者有效地治疗,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增进对该病的发生、发展、愈后及预防等的正确认识。让患者掌握一定的防治知识,进行合理的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消除其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态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更好的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的康复及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杂志》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进展,2004,39(12):926―927.

[2]《中华护理杂志》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2002,37(1):9-11.

[3]《现代护理学》李树贞,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16.

[4]《护理杂志》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004,21(3):30-31.

上一篇: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抗凝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