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

时间:2022-10-13 12:28:40

分析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

摘 要:我国迹地人工更新是对于森林资源为了可持续的发展,进行资源的种植及培育,引进先进的营造林技术,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进行造林。迹地人工更新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经过火烧后的迹地;二是具有病虫灾害的迹地;三是采伐迹地。三种迹地的营造林工作难度大于普通营造林,其缺点居多,环境恶劣;其中,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有马尾松、黑松、柏树等存活率较大且易于生长的树种。经过实践研究,迹地人工更新中树种的选择以及造林技术的选择尤为重要,以下经过实践进行探讨,分析了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

关键词:迹地;人工更新;树种;技术

前言

本文根据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树种的选择,从杉树的迹地及柳杉的迹地进行分析。在土壤条件差的杉树的树种选择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造林,将迹地清理后,选择身染条件好的例如湿地松和短叶松。其次,探讨了造林技术;第一部分是树苗的选择,需根据相应地区选择适合的树苗种植;第二部分是栽种技术,栽种时间段一般选在早春和晚冬,保证了树苗的成活率。最后是补植技术,通过补植技术能够增加树苗的数量,保证造林的成活率。通过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的应用,对于抚育措施进行进一步探讨,不仅有利于迹地人工更新的完善与发展,还能够保证造林的质量。

1 树种选择

1.1 杉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人工更新。对杉木采伐、火烧迹地处理后,要严格按照规格采用块伏的整地方式,同时必须将穴内的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树种选择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段以栽植木荷、枫香为主同时配置10%-20%的湿地松或短叶松生壤条件较好的地段以栽植红楠、樟树、蓝果树、马褂木、擦树、深山含笑、泡桐等为主。苗木要求一定级以上栽植树种的物种4种以上并进行混交常绿阔叶树苗木在栽植时剪除4/5以上叶片。造林后前2年块状松土除草抚育1次并扶正幼树第3年结合松土除草做好杉木伐桩的除萌工作海个伐桩仅保留1根生长旺盛、干形通直的萌孽条其余抹除。5年后可形成针阔混交林即可间伐抚育,结合间伐抚育做好阔叶树的修枝工作同时可生产杉木间伐材20年左右就可生产杉木中、小径材阳年左右生产中、大径材。

1.2 柳杉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迹地的人工更新。对柳杉进行迹地清理、人工造林时不仅要使有经济价值又有培育价值的阔叶树萌孽丛得到完好的保留同时还要做好育萌孽条的修剪工作。采用的整地方式也是块伏方法。树种选择以木荷、枫香、马褂木、毛竹、泡桐、深山含笑等为主适当搭配杉木、短叶松其比重不超过20%。造林树种的物种数、混交造林、苗木规格、常绿阔叶树苗木的叶片摘除和块状抚育等同上。树种选择土坡、山脊地带可以枫香、木荷为主同时搭配10%-20%湿地松;山番、沟谷地带土壤深厚疏松月巴沃的可选择毛竹、杉木为造林树种生壤条件较好的中下坡、山谷、沟边可选择马褂木、枫香、樟树、银杏、深山含笑、泡桐、擦树、木荷、红楠、山杜英为造林树种同时搭配20%的湿地松、杉木、柏木。造林树种的物种数、混交造林、苗木规格、常绿阔叶树苗木的叶片摘除和块状松土除草抚育同上。

2 造林技术

2.1 苗木选择。在进行苗木选择时应该按照栽种地的具体形式进行选择由于一些地区需要使林业快速的发挥其作用那么杉木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苗木选择时最好是根系发达、顶芽饱满并且物损伤的大型苗木。

2.2 栽植技术。种植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要严格按照技术进行栽种。一般选择在早春与晚冬时节进行栽植效果会更好。起苗与栽种同时进行时要控制好数量最好不要使苗木隔夜栽种。栽种时要注意苗木的根基是否稳固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做好前提工作。

2.3 补植造林。杉木人工林经二次间伐后到主采伐时海亩约有100株左右其伐兜萌发率在80%左右。这样林地每亩只有80株左右幼苗而显稀疏必须人工补植。补植树种要考虑卜是适应林地的生态环境二是能改良林地土壤提高肥力三是与杉木生长速度大致同步。以速生的乡土阔叶树种最为合适四是考虑经济效益综合利用在坡度平缓、土层肥厚部位适当栽植见效快的经济树种。补植苗木要选择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的大苗造林。栽植时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操作。栽植要踩紧踏实确保补植苗当年成活。

3 抚育管理措施

3.1 除草松土。在造林当年对幼林要做到两次除草松土分别在6-7月、8-9月进行抚育方法采取块状抚育连续抚育三年,以后每年抚育一次。抚育时对每个杉树莞不可用土壤覆盖并且要扒开周围的土壤减少萌条萌生。

3.2 除萌。杉木萌芽能力极强不及时除萌会形成多头丛生若管理不善就会成为灌木林地。因此结合当年抚育要及时除萌海株保留2根生长势较好的萌芽条到第二年的冬季每株只留1根生长粗壮的萌条作为小径材培养。

3.3 施肥。在造林的第二年期间,树苗还处于幼苗期,要对其进行施肥;通过施肥能够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确保在初春时幼苗生长为小树苗,进入正常生长期;而在这以后,树苗中大小不停,施肥的数量也不同;大秒施肥量少,小苗施肥量大一些,促进其生长。

3.4 抚育间伐。当林分出现自然稀疏时及时进行间伐抚育其强度雌株数计算控制在20%以下。主要伐除细弱木、虫害木、风倒木、断梢木和过密的中等木保留优势木群落同时刘除影响林木生长的杂草灌木做好保留木的合理修枝。当林分第2次出现自然稀疏时则根据经营目的确定间伐强度使林分具有较大的蓄积生长量和较全的功能。

3.5 加强幼林抚育。对于幼苗的保护极为重要。在杉树萌发期,一些不利因素的产生会影响其萌发甚至破坏杉树苗成长。因此,必须实施对于幼苗的一些保护措施;在整理萌芽期间,留出最为茁壮的树枝生长。对于幼苗采取防冻防寒措施,可以在幼苗覆盖少量土壤或者草,增加保护层;同时,为了防止人为及动物破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围墙等措施,保证幼苗良好生长。

结束语

由于迹地面积大,环境条件差,给造林再来一定的困难。在迹地造林工作中,注意树种的选择及种植技术的良好应用;对于相应的环境种植相应的树种。同时,在幼苗生长期间注意施肥作业及幼苗的保护作业,增加幼苗成活率,保证造林效率,使迹地人工更新工作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保证林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蓬,王海荣.迹地人工更新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调查[J].农技服务,2012(5).

[2]罗福全.探讨自然森林的营造林技术[J].广东科技,2011(8).

上一篇:浅谈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与搞好林业结构调整的... 下一篇:注浆综合技术在公路桥涵台背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