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时间:2022-10-13 12:03:4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摘 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我求知、提高素质、发展思维、施展才能的本领,笔者从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浅谈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自我教育 培养 学生 活动 突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83-0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应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方式教育学生,不应仅停留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上,而应教会学生自我求知、提高文化素质、发展思维、自我掌握技能的本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 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习、品德、纪律、技能上不断取得进步的强大内在动力和保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就不会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更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上对学习没有信心和动力,产生厌学心理,更谈不上自觉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能力,所以说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注重学生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目的,让学生端正思想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也能自觉主动学习,遵守纪律,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能正确地面对现实社会,从而增强学生对人生、社会的责任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仅传授学生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难易程度设置一些问题作为预习提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有目的地学习,启发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引导学生自觉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获得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的技能,从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2)教师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为学服务,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或选举班委会成员时,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制定管理制度中的主动性和选举班委会中的主动权,教师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指导,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出适应班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自身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凝聚力,弘扬中国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效防止学生违法违纪,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法制教育宣传片、参观红色基地、讲解红色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组织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有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好人、做好事,为学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达到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展示学生的才华,开发学生潜能意识,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高校研究生体育社团自组织发展的动力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