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13 12:03:02

小学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

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管理结果的优劣,本文通过对实际课堂的观察和调查,找到小学课堂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为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供帮助。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小学生一、当前小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

在教育心理学上,把干扰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以及阻碍课堂管理正常进行的不当行为叫“课堂问题行为”。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存在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情况下,会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抵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行为冲突。

以下是笔者对成都市三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就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的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上课说话在课堂问题行为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2.7%和35.4%,占百分比的一半以上。

结合笔者对课堂的观察来看,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发生多种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都是从行为、语言方面产生的,表现程度较轻,而且存在时间短、易变性强等特点。

二、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的原因

1.自制力薄弱。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与成长的关键期,任何一股力量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刺激物。这一阶段,自制力薄弱是产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巨大诱因。它主要反映在不能按规则约束自身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例如学生会把在课外受到的误解、不被尊重等不公正待遇引向课堂,借机在课堂上发泄。

2.个性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课堂管理。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制止力薄弱这一问题,个性外向的学生,往往更缺乏忍耐力,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内向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怎样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每一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教师的原因

就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以下(表2、表3)是特别就课堂管理的方式分别对成都市3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和30教师的调查。

从以上两个表中不难看出,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二者对于课堂管理方式是否民主平等的问题上,有

63.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管理是民主平等的,而只有30.5%的学生赞同。同样有54.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管理方式很专制,却只有23%的教师认同这一说法。

课堂教学秩序的好坏,直接决定是否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影响课堂管理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学生,而忽视了自身原因。首先,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学生的抵触情绪通过在课堂上用不当的行为表达出来。其次,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堂管理能力,不能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况。再次,教师无法提供适合每种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另外,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三、杜绝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杜绝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根本。每一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它存在的原因。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只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所面对的全体学生,在共同前进的同时各有侧重,各有特长,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学习,进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最大限度控制问题行为发生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始终把每一位学生摆在同样的位置,所有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是公平、公正的。不管是智力、身体等方面存在差异,还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求教师同等对待、一同施教。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将来作铺垫,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尽可能杜绝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关注,在受关注的基础上实现自律。

(三)深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很多时候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减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意义重大。课堂教学要注意: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所以课堂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上课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提前进入教室。其次,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焕发、富有激情。最后,必须准时下课。如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来,就能够使课堂问题行为降到最低。

(四)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的重要方式。所以,学校教育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包括:在入学之初,学生就要学会课前准备;学会举手;正确的坐姿;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课堂环境,在此提两点:自理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等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纪律的重要性,更快地遵守规则等。

上一篇:浅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下一篇:努力做个“懒”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