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两新”组织和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22-10-12 11:57:32

浅议“两新”组织和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新课题,而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的社会管理创新更是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解决的好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两新”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两新”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如何把“两新”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培育成为统一战线紧密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纽带和着力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1004804

“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它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另外,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同志曾就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报告关于两新组织的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以及“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重要论述。这就为两新组织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两新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政策依据。

一、两新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两新组织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又是社会管理的客体,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两新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社会管理是由国家和社会组织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有效的社会管理应该是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党的十报告就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说明政府不是社会唯一管理者。两新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理应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承担责任,并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其次,两新组织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客体。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两新组织管理创新本身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领域,应主动把两新组织的管理和服务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框架。

总之,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两新组织的参与,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创新,而目前两新组织也是社会管理服务比较薄弱和缺失的地方,所以,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予以重点加强。

二、两新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两新组织发展迅速,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人民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充满活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虽不是政府机构,但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支力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两新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对两新组织认知和态度方面存在问题。首先,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尚未完全转变,对两新组织作为社会服务管理重要力量的地位认识不足。社会管理职能创新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党的十报告就明确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从理论上来看已成共识。然而,实践中许多地方政府对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仍有抵触心理,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的现象很普遍,社会管理工作往往成了政府的“独角戏”,社会参与和监督严重缺失。其次,体现在对促进两新组织发展心存顾虑,要么不关心,要么不热心,没有真正形成重视、关心、支持两新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造成一部分两新组织长期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成为社会管理的盲区,随之而来的是引发诸多无法预料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二是从两新组织自身来看,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和客观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时,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对于其自身作为社会服务管理主体之一的身份认识不到位,缺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责任感;其次,许多两新组织的负责人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经营管理队伍的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往往是力不从心;再次,少数新社会组织行政色彩浓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最后,个别新经济组织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是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党,但从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层面看,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一,党建工作氛围不够浓厚。近年来,全国两新组织党建氛围有所好转,但仍有一部分业主对建立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开展党建工作有畏难情绪,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其二,部分“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目前,仍有一部分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没有抓手,且组织活动内容不实、流于形式,仅限于开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或仅满足于读报、汇报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其三,两新组织中部分党员的觉悟不够高。认为自己是打工者,赚钱才是工作的目的,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其党性观念和先锋模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从政策层面看,主要表现在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首先,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还没有形成,涉及两新组织发展和管理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还存在法律的空白,且立法层次较低。其次,已经制定出台的一些支持、鼓励两新组织发展的政策,往往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并且,其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优惠条件不多,吸引力不强。一些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漠、办事流程繁琐、拖拉扯皮严重、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于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不利,已严重影响到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作用的发挥。

三、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引导和扶持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1.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充分认识到两新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两新组织作为社会服务管理主体之一的身份,要牢固树立“从思想上重视其地位、从政策上扶持其发展”的理念;要加强宣传、引导两新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承担社会责任。

2.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将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纳入政府规划,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明确政府与两新组织的关系,逐步把执业资格、资质认定、公信证明、行业核准、行规行约制定、行业评比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职能,法律服务、宣传培训、社区事务等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性职能以及业务咨询、统计分析、资产项目评估等技术服务性职能转移或委托给两新组织承担。

3.要积极完善支持两新组织发展的激励机制,将政府促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纳入相关人事考核,以便为各地各部门支持和服务两新组织发展注入动力。

4.要尽快出台并完善两新组织在税收、贷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解决两新组织在自身发展、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制度缺陷,逐步提高两新组织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扶持和帮助其持续发展、逐步壮大。

5.要积极为两新组织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会议中,增加两新组织的代表,充分发挥两新组织的功能,不断提高两新组织的政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的深入,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两新组织的代表委员人数应不断增加。

(二)从两新组织自身来看,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优势和作用。首先,作为两新组织的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地位,要自觉地、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增强两新组织管理队伍的总体水平,提升两新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再次,对新经济组织来说,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要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健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推动劳资双方就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劳动安全保护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以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从而建立起良好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最后,对新社会组织自身来说,要不断完善自律机制。要尽快建立负责人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民主决策制度等,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制定其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推动信息公开,增强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广泛开展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政策理论素养高、法律意识强、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社会组织领军人物,为新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平台。

(三)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1.加快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夯实社会管理基础。首先,规范组织设置,创新组建模式。积极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创新“兼合式”党组织组建模式,通过缺额补建、空白派建、片区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形成点与面之间、条与块之间的良性互动,从整体上实现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在“两新”领域全覆盖。其次,规范组织运行,建章立制。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党组织的组建、隶属关系,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使用,党务力量配备等方面提出规范化的制度要求。最后,规范组织管理,强化力量。推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两新组织制度,成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结合行业管理强化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推动。

2.发挥党组织的推动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实现党建思想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通过党组织的工作,引导两新组织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激发他们对党的热爱,形成“搞好党建工作为两新组织发展服务,两新组织要发展必须搞好党建工作”的共识。其次,要实现党的核心作用与企业的向心力的对接。通过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引导党员职工转变“临时”观念、“雇员”思想,为两新组织发展贡献力量,使党组织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促进者、两新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最后,要实现培养党员骨干与优化企业管理层的统一。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注重在业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和一线优秀员工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以实现最优秀的职工在党内,最优秀的人才是党员。

3.党组织要做好决策维权监督工作,在维护和谐中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一方面,积极主动参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战略、项目开发、投资方向等问题的研究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建立党组织参与两新组织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参与对改革、管理、分配、投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其次,党组织要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通过对业主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预防违法违纪、偷税漏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事件的发生,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最后,党组织要维护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员工尊重和维护出资者、经营者的经营自、财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用人自。健全职工代表大会、重大事项集体讨论以及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推动两新组织建立健全与员工的沟通对话和劳动纠纷协商处理机制,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维护员工的劳动、生活和民益。

(四)完善社会管理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实现对两新组织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对两新组织的管理关键是依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备就为两新组织的社会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为此,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首先,要健全两新组织相关法规,实现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要设立主管单位,从制度设计层面上,考虑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准入、教育、培训、评价、汇报等系列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对两新组织的管理中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消除部分两新组织游离于社会服务管理之外、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盲区的现象,以督促其规范运作,使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最后,要把两新组织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六五”普法工作中,把法制培训纳入两新组织负责人培训内容当中,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两新组织负责人的重要指标。两新组织要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依法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两新组织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信平.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11,(11).

[2]许德明.两新组织党建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关于干部培训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之科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