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12 10:40:51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摘要】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培养 习惯 精读 略读

阅读是由感知、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但阅读又不光是心智行为,它还包括引起情感的反应,改善阅读者的态度和意志,对发展身心活力,调节情感起着影响的作用。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或无声的)过渡。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阅读也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

一、农村学生呼唤课外阅读

我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已有6年了,深知农村孩子的苦楚。我们广大农村小学生生活空间狭窄,人际交往基本是空白,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了,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人一起生活。而这些家长除了养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干活上,哪还有什么精力来操心孩子们的学习呢。因此,农村小学生除了看电视和玩耍,就没有什么事儿可做了。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交流的机会和交流的朋友,更缺少学习的榜样。因而,他们的情感意识淡薄,他们的是非观念极差。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遭遇了尴尬

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一)不想读,不会读

很多学生一拿到书,首先关心的是有没有图,对满篇的文字没有一点兴趣,或者只是嘴上读,心没读,读了半天不知所云。何况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二)没有时间读

大部分学生迷恋电视节目,如动画片、电视剧等等;一部分学生因为是家中的老大,家务劳动比较多。有时连很少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更不要说读课外书了。

(三)没有书读

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虽说有一些书,但大部分已是古董了,根本吸引不了学生,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10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三、创办书社,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一)让学生有书读

书的问题让我大伤脑筋。最初,我让学生把压岁钱存起来买书,可只有几个学生买了,大部分的家长都说不知买什么好,就没买了,言语中还有埋怨的意思。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讲了给孩子买书的道理。他们理解了,表示支持我的工作。事实告诉我,农村学校你要靠家长来买书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决定班上办一个图书社。我到书店精挑细选了一些,又搜光了我的书柜,凑到了51本书,可以人均一本。我们书社开张了,毕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还给书社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爱学习”书社。我给他们制作了专门的借书卡,让学生自己管理,借还书全部参照正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办事。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让我心里酸酸的,下定决心以后想方设法都要给他们多买点书。从此以后,我班的全部班费都用于买书,我一有空就到书店去转转,看看有没有适合他们看的书,如果价格合适,内容好,我就毫不犹豫地买。

(二)让学生有兴趣读。

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比较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电视又那么迷恋,他们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

我班学生很喜欢听我读书,只要是我读课文,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猜想,可能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吧。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喜爱。低年级时,我常给他们朗读童话故事。稍大些了,我常到网上找一些感人的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朗读给他们听。我订了几本杂志,有时我读到了好文章,也拿来与他们分享。

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

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

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以及天上的星球或者自然现象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天上为什么要打雷?……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星球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我班有几个学生的语文基础要差一点,我还专门买了几本带拼音的书,尽量使人人都有书读。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文章的。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1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事实证明: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我班自从办了一个图书社,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极大的兴趣,写作能力增强,写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我班已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宣传班级”,写的广播稿占了学校所有稿件的一半以上;学生的情感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培养。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情境,让他们体验人生,掌握技能,而不是背诵人生。行重于知。陶行知先生早就通过改自己的名字(陶知行改为陶行知)把这个最重要的道理告诉我们了。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作者单位:郑州市二七区罗沟小学)

参考文献:

1.金振邦主编 : 《阅读与写作》 ,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7.8合刊,第58页。

3.孙霏 , 《关于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智障学生有话可说 下一篇:给孙辈一颗公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