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课教学环节中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实践以人为本理念

时间:2022-10-12 10:37:05

在专业课教学环节中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实践以人为本理念

[摘要]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培养导向必须使学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其中大学专业课程对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产生长远影响,于是专业课教学该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及市场的需要,发挥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的研究与实践,诱发学生参与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体现以学生为本理念。进而对于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提高就业水平、保持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就业

一、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过程实践“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个形势下如何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与教学体系,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于是教师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学校教育与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这种知识经济优势也被人们称为“学习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仅要求员工掌握适应高科技产业的一系列技能,而且也要求能够通过学习不断适应这些技能的更新。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而这种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其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以学生为本则是高校人才培养观的本质和核心。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

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而言,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环节上,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的实践,获得对基础知识的领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培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加工工程类应用型人才。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我们要认识到在教与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知识不是独立于主体的,而是与主体因素紧密相连的。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兴趣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掌握学习与发现的方法。

1. 专业课教学“以人为本”理念解析

古人云: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学,莫贵于学生。专业课是学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往往走不出以教师为中心,而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顺应了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人”代表的是教学对象即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 专业课教学传统讲授与学生就业的偏差

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和教学内容本身的局限,除了平时作业外,学生缺少进一步的参与教学环节锻炼机会,缺乏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基本的概念、原理、理论、方法记忆不深、掌握不够牢固。这样极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有特色的教学过程,探索有创新的教学环节。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 思想受到启迪, 情操得到陶冶, 素质得以提高, 精神不断升华。创业不是坐而论道, 它需要经验, 需要协调能力, 需要团队意识, 而在这些方面大学生也是比较欠缺的, 因此,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 指导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具有创业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 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为其提供方方面面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领悟, 从而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3. 以就业为导向实践专业课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的教学过程

探索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习者实际情况,是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专业课教学过程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认真讲授专业知识的要点、难点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创新,允许其失败,让学生从失败的体验中,认识到计划、方法、分工、合作等因素的重要性。

实施过程中,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好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同时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有一定的预测和心理准备,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在课堂上浪费教学时间。

(1)灵活教学方式,实行“愉快学习”,承认学习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但有规则”,追求最大的教育效益和课堂效率的关键,就是教学必须要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指导,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重点关注学习者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些什么。在专业课程中,要求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的内容,引入自然、人文与社会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与艺术修养。

为了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各种形式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如在“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课中,讲述我国古代材料连接在世界材料成型史上曾经拥有的辉煌,最终由于封关锁国发展到衰败,由此引导学生为国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责任心,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进一步,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实践中与焊接工艺相关的例子,并且对举出的实例进行讨论,甚至辩论。所有这些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专业学习,看待专业课学习与以后事业与生活的关系。这些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材料焊接的学习兴趣,并从新的高度认识材料与材料加工,有的同学还提出了新的设想,这些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为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潜意识树立一种干一行爱一行、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2)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的特色,课堂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升,体现其主体性。

在教师讲授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基础上,针对例题、习题、需要强调的知识点以及需要巩固的难点,预留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班级同学讲解。同学们可以提问,演讲者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其有勇气面对大家的问题,而且需要对知识内容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与其他同学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实践会有较深的感悟。

学生在讲台上的讲授知识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需要老师以及同学更多的鼓励。因此应鼓励学生有什么说什么,疑难处可以生生互助;当然,为了突出对发言者的关注,教师可以适时地做一些手势、表情或者插话以示鼓励和赞许。

例如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去讲解设计“汽车轻量化材料连接创新性的工艺路线、技术方案”。学生讲解到激光焊接在该领域的应用时,立刻有同学提出大功率的激光焊发生器成本太高,对于一些小企业若采用该种焊接工艺不合适,从而激发讲解的学生进行更全方位的深入思考。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与交流能够相互促进对问题的思考,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导了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择业观。

(3)应用课堂对话策略、讨论策略,课堂教学教师选择主题,围绕主题构建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人际交流技巧。

课堂讨论往往不易控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实践表明,讨论一般以5-8人较为理想,若太多,则平均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内容就会相对减少,进而降低组员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为了提高其讨论过程中的效率,控制好时间、结果。专业课教师不仅说明要讨论的主题,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度的组织,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鼓励、帮助等。老师参与要适度,参与太多,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太少,会降低讨论的效率。尤其对于平时不喜欢或不善于与大家交流的学生,也鼓励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增强自信心。

最后讨论完毕,教师必须归纳大家发言的重点,使学生讨论的知识具有系统性。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4)提高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具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参加讲解内容的学生分为小组,他们通过讨论和分析,不仅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从而使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得到训练,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讨论讲解完成后,及时给出每一组成绩,并且针对每一位同学演讲效果进行适度的分析,表扬其优点,帮助分析、克服其缺点。同时让每一位组员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小组的成绩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小组集体智慧对学生本人有多大的受益。教育学生认真对待人生的每一件事情,脚踏实地地走出人生的每一步,将现在的学习当成一种事业,做好现在的事业,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意识到,对他们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专业教育,而是要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代新人。

(5)自主再创造。和谐社会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这三对关系中, 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最根本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专业课也不例外,专业课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专业课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填灌给学生。

例如在“焊接工艺及设备”中,当给出题目“ 氢是导致焊接接头产生冷裂纹的因素之一,试述减少埋弧焊焊缝中氢的主要措施”。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解,学生刚开始依靠教材提供的参考进行立体分析,随着讲解过程中的理解,逐渐其思维就开始活跃,最后还可以举一反三,提出了一氧化碳气孔的防治措施。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自信也就油然而生。

部分学生通过格式套讲或仿讲来进行自主再创造,使自己得到和谐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做到自主再创造,那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同样能灵活应变,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

三、以就业为导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的改革成效

几年来,学校、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特别在教学改革建设方面更是积极地投入人力、物力,鼓励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不断提高资助力度,在项目实施中提高教学水平,使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核心

学生是主体,专业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专业知识不是独立于主体的,而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通过实施,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的特点,已经在两届“模具表面强化及表面精饰”“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成型过程模拟”的三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实施。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许多应用实例,实际工艺路线的制定等方面给学生上讲台讲解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形成很好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源于实践,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掌握知识向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学习转变,培育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不仅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在专家进行教学检查过程中,对此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4. 自主应用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受挫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因素的储备,将提升学生自信心。进而对于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提高就业水平、保持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通过就业学生进行调研、反馈

项目在2008、2007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中进行调研,两届学生约175人。学生反馈,他们在大学专业课程对其毕业后就业思考,任职能力乃至交际能力等产生了长远影响。专业课教学该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及市场的需要,发挥其培养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项目实施,使学生最大的收益是:①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专业学习,看待专业课学习与以后事业与生活的关系;②有助于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学生开始养成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并通过对自身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以及相互讨论,甚至辩论,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其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③ 通过这些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深深体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自己认识到,对他们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专业教育,而是要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而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启迪他们科学地思维并学会学习上。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柳秉毅:应用型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7期(总第95期)

[3]常云龙 袁晓光 李荣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3月第26卷第1期

上一篇:论文化壁垒对我国图书出口的影响 下一篇:欧洲货币一体化之中国-东盟货币一体化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