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时间:2022-10-12 10:35:26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生长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具备校园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可以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桥梁。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是我们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文学艺术类社团。各大高校几乎都有“艺术团”、“音乐爱好者协会”、“书画协会”等社团,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新兴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瞩目。例如像“电子创新协会”、“机器人俱乐部”、“志愿者协会”等社团也应运而生。

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来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放式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高校社团之间的跨校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各高校联合组织活动,既扩大了高校社团的影响力,也实现了高校间社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论从促进社团自身建设还是从提高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看,这一态势都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在我院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从外部管理来看,团委成立了社团管理部门,对本校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例,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

二、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改革开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由初始阶段比较单纯的兴趣、爱好的自发性、聚会性,经过教育、引导和管理,已经向着有目的、有方向、形式多样方面发展,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走上了规范化。

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对待学生社团,把握时机,适时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的主要生活,与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成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好了,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又促进社团向积极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如果不注意引导,出现了颓废消极的思潮,不仅影响到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而且会使社团误入歧途。因此对学生社团的引导要从政治上强调方向性。

三、强化管理。积极引导。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强化管理是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生社团成员多,分布广,活动时间以业余为主,活动地点不固定,活动形式不拘一律,活动内容多样而新颖,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更加显得加强管理的重要。根据学生社团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执行规章,让每个社团成员明确社团的宗旨,了解社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每个成员有了自我约束、规范行为的可循之章:同时,公告社团章程,将社团活动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也便于校团委和其他部门规范管理。

第二、在社团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把学生社团作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自觉性的重要渠道。

第三、密切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有益活动。用健康的娱乐活动抵制社会黄、赌、毒的侵害;通过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讨论,举办学术讲座创造学术气氛。

第四、针对社会上的“热咨、”、“焦咨、”等敏感问题和国家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等大事加强引导。使大学生在处理具体事情中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随着高校对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结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上一篇:本案件诉讼费应当如何收取? 下一篇: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