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的感受

时间:2022-10-12 09:43:20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的感受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现代诗歌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诗文的兴趣,认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感悟颇深,获益匪浅,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感受: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幽美情境

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中,让他们的心灵首先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比如,我在何其芳的《秋天》一文的教学中就是这样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能描述家乡的秋天给你的感受吗?”看着学生们开阔脑筋、深入思维的样子,我知道大家已经被我这看似简单的问话带进秋的季节中去了。稍作停顿后,找同学来口头表述自己眼中的秋天:山、水、花、草、树木、人等等。然后顺势利导:“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带给我们的秋天感受吧!”到这里呢,相信所有同学的思维已经被带进老师的导语所创设的秋天里去了。这样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学习进入了状态,而对于理解这首诗的主旨也便容易得多了。

二、 反复朗读成诵,品味节奏美感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 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

三、展开想象和联想,调动形象思维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

四、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情感陶冶

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

五、品味语言精髓,获得炼字感悟

诗歌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的语言,而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

六、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感情

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诗人由明亮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了街灯。既然天上有街灯,必然就有街市,所以诗人想象了天上的街市的美丽,以及街市上物品是人间没有的珍奇。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天河,看到天河,作者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想象,想到了牛郎织女怎样过着自由自在美好的生活。这样通过联想和想象,作者从人间写到天上,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之情。

七、能力拓展仿写,学与用相结合

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的教学中,联系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把自己的一篇原创诗歌《珍惜人生的每一处风光》展示给学生们,叫他们与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当然不能和经典诗作去相提并论,只是就内含的诗人的感情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同学们能深刻的感悟出“一帆风顺的活着/ 是每个人的期待和梦想 /但那不期而遇的雨雪风霜 /亦是人生中一种别样的风光 /”这句中含有自己的老师内心深处的自勉。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产生起对诗歌的学习的一种热望。当然诗歌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

上一篇: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班级读书会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关于语文教改的一点尝试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