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物流发展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09:02:28

山东港口物流发展及对策

【摘要】港口物流发展是全球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现代港口发展的趋势向物流化转变。港口作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主要节点,能否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服务,将成为决定其腹地经济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着重探讨山东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如何抓住港口物流的发展机遇,提升山东半岛港口物流综合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以青岛为龙头,突出整体观念,提出发展港口物流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其发展能提供更好的借鉴,并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东港口物流,现状与趋势,发展对策

引言

港口作为水路运输起始点和国际物流的重要交汇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水陆联运的货运中心,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物流链上十分重要的节点。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载体,港口现在不仅是传统的装卸、存储,当前经济全球化、港口国际化、服务需求多元化,都为港口物流反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随着港口物流功能的不断完善,港口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及自由港的发展,港口将发展成为具有涵盖供应链物流所有环节的综合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这一重要环节,国际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同时也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机遇。

一、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近年来,我国港口行业发展迅速,港口吞吐量发展迅猛,承担了内地约九成的外贸货物进出口任务。港口还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港口商业化趋势也在进一步增强,港口已然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载体。各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纷纷提出“港口兴市”的新战略。山东省依托国家“蓝色海洋经济”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董家口港建设,规划了“一港一城、三湾四区”的空间布局,构筑起海陆统筹、港城统筹、城乡统筹和新港区、产业区、旅游生态保护区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生命体。

港口对推动国际物流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港口具有物流功能。作为运输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港口各种资源,可以加速货物流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的流通效益和效率,加速港口物流发展。

2、港口是吸引国际班轮公司合作发展现代物流的有力筹码。在综合物流时代,国际班轮公司选择做为合作伙伴时,首要考虑的便是港口是否具备发展现代物流的完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软环境,两者之间是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关系。港口与国际班轮公司结成合作关系,将大大带动和加推港口物流的发展。

3、港口具有整合生产要素功能。港口作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经济的交汇点,是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点,具有物流生产要素整合平台的资源优势。

4、港口还具有辐射功能。从发展趋势来看,港口将成为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港口将按照“前港后厂”模式建设物流园区,形成集进出口货物仓储、分拨、配送于一体,海陆运输于一身,形成与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国际物流运作体系。

二、山东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与不足

(一)山东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山东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大省应顺应时展潮流,在服务业全球化中抢得先机,充分发挥港口物流产业优势,积极融入到东亚区域合作之中。山东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港口物流的区位优势。山东半岛地处亚太经济圈西环带和黄海经济圈的重要部位,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经济联系密切,在整个东北亚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从国内地理环境看,山东半岛北有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西与山西等能源基地和大西北相通,既可接收多方辐射,又有着广阔的发展腹地,其区位优势十分优越。此外,山东半岛拥有海岸线3024.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在全国位居第一。山东省已成为江北地区唯一拥有两个亿吨大港的省份。

2.港口物流量和设施的优势。山东是经济和贸易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利用外资情况良好,国际国内贸易往来频繁。近些年来山东经济发展一直持续良好上升趋势。山东省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山东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发展势头迅猛,拥有中国最长高速公路线达3163公里和最优良港口群吞吐量达3.84亿吨。通过京九铁路,山东可与香港直通列车。山东航空业近年来发展也比较快,已建成机场12个,其中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国际航空口岸。全省铁路、航空及全国最长的高速公路线和最优良的港口群一起为山东半岛港口物流的发展构筑了顺畅的通道。

3.港口物流的企业优势。近年来,山东省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扶植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并对省内物流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规范的物流骨干企业。山东省有12个物流企业入围全国百强。

这些都充分表明,山东省物流企业充满活力,具有与国外大物流企业良好对接的能力。

(二)山东发展港口物流存在问题

山东港口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既有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有发展环境层面上的问题。

1.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现代物流意识。港口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港口物流教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的人才培育途径。一方面,我国的港口物流职业教育非常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是目前港口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数量甚少,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

2.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现有港口的发展规模较小,且煤码头、矿石码头、粮食码头和集装箱码头都集中在一起,分布不够合理,这样以来一方面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港口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不大,对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要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需要建设亿吨大港,充分发挥港口的带动作用。

3.信息技术在山东港口物流业发展中应用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赖以生存的根本,技术保障也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港口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前提。我省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全省缺乏公共物流信息的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省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二是全省内部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物流管理软件在港口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三、山东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港口物流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功能,从发展趋势来看,现代港口将成为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港口将按照“前港后厂”模式建设物流园区,形成集进出口货物仓储、分拨、配送于一体,海陆运输于一身,并与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国际物流运作体系。为了进一步抓住港口物流发展机遇,提高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

1.加快山东省港口建设步伐,扩大吞吐能力。山东省沿海港口普遍存在“超能力”运行,并出现压船压港问题。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港口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然建设深水泊位及相应的深水航道,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必须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还应鼓励港口吸引外资,包括与外商合资建设泊位。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还应吸引社会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同时加快港口企业改制步伐,允许参股、合股经营码头泊位。

2.充分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发展临港工业是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内两类资源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率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选择。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运输费用,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利用高水平的制造技术来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对外出口,促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把山东港口物流业做大做精做强。

3.以青岛为龙头,突出整体观念,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型港口。1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青岛董家口港发展决策作为实施国家蓝色经济战略的“重要抓手”。青岛成为海湾型大都市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应运而生的董家口港城必将成为拉动西海岸新区的主要增长点。按照国内外“以港兴市”的发展经验,必将成为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带动西海岸迅速崛起。山东省政府也明确青岛市龙头带动地位,全力支持青岛发展,使其更大更强。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抓好落实放权给青岛的各项政策”,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青岛港口的作用再次被提升到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

由此可见,促进山东半岛经济须由政府出面来推动,定制出台具有实质意义的措施来平衡协调半岛港口群间的利益,制定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发展、利用外资、人才规划等以及财政优惠政策,促进各港口之间协调发展,发挥港口的群体优势。保障和支持港口作用发挥以及半岛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也助推山东半岛港口物流业发展。

4.提高山东半岛港口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程度。港口物流信息网络,是整个区域物流中枢神经系统。建立EDI系统能大大提高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信息平台主要作用:一是实现对物流中心各供应链的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畅通的指挥及信息反馈系统,实现资金、信息和内部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三是物流中心通过该系统获得商务信息,以适应市场变化。所以,在建设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同时,充分运用各物流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EC物流和IT物流,不断提高山东半岛港口物流技术含量。

结束语:当今,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山东半岛在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针对存在问题,亟需制定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力建设港口物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改善软环境,如物流人才引进,发展政策的稳定等。在明确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山东省实际港口物流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战略、政策措施,从而推动山东省港口物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辉.青岛“区港联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物流业的影响[J]. 港口经济,2004, 3,35.

[2]朱云生.实施区港联动,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J]. 港口经济,2005,6,24

[3]张丽君、候超惠. 现代港口物流[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

[4]李永生.国际物流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3.

[5]王庆云.经济物流[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5-26.

上一篇: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和经营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