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和经营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5 06:22:51

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和经营策略研究

【摘要】为了解国内农企的经济效益,本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调研的对象,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因子得分模型,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然后,通过使用波士顿矩阵图制定出经济效益及其增长率战略决策图。最后,根据决策图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营战略。

【关键词】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因子分析,波士顿矩阵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综合评分法、EVA评价方法和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法等。

鉴于这些评估方法只是用某些指标的简单加权平均来度量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致使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客观性与综合性,特别是当出现被评价对象之间某些评价指标高低错落时,就很难做出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估和排序。为此,本文将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来建立企业经济效益的因子综合得分模型,进而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经济效益。

1.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选取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理论基础、经验证据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将参与调研的农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

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销售净利率、股本报酬率、资产报酬率、主营利润比重、净资产收益率;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2.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应用实例

2.1主因子的选取

本文在农企这个传统行业中选取了八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以它们年度的有关数据为样本建立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由于贡献率反映了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量度,所以当选择前3个因子作为主因子时就包含了原始变量的86.152%以上信息量的满足了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如下表1。

2.2主因子含义的分析

提取3个主成分之后,对3个主成分进行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化,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构成得分。如下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F1主要概括企业资产报酬率、股本报酬率和总资产利润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1称为企业获利能力因子;第二主因子F2主要概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2称为企业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因子;第三主因子F3主要概括股东权益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3称为企业运营能力因子。以上主因子便构成了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

2.3经济效益的评价

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个主因子得分。再按因子贡献率加权即可求出每个企业经济效益,公式如下

F=(0.51395F1+0.22296F2+0.12460F3)/ 0.86152

将有关数据分别代入企业经济效益的得分数学模型,便得到每个企业一年经济效益的得分。依次将五年的数据计算得出,然后算得平均值。企业经济效益平均得分越高,它的排序越靠前,则该企业经济效益越好。计算结果如下表4所示。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三家的平均值是负的,七家是正的;大部分也只比0多一点点,仅有两家的经济效益得分大于0.5。

3.结束语

根据分析数据可知,整个农业行业的经济效益还是可以的,只是个别的企业因为个别原因使得经济效益差强人意。但是,从农业中获得大量的利益也是不容易的,要有一定的实力,达到一定的规模。所以,选择农业这个行业一定要谨慎。

参考文献:

[1]王大王,杨锦尊,因子分析和传统加权在统计中的比较应用.企业导报2010(2).

上一篇:凉山地区汽车露营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山东港口物流发展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