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本加酬金合同条件下成本的控制

时间:2022-10-12 08:52:36

浅谈成本加酬金合同条件下成本的控制

摘要: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是现代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合同模式。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一直是建设单位研究讨论的热门课题。笔者在分析了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条件下成本控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成本控制的一些实施措施。

关键词:成本加酬金;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成本加酬金合同,是我国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的合同模式之一,该合同价款按照工程成本加上酬金进行计算。这种模式对建设方来说,风险比较大。因此,成本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在分析成本控制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成本控制工作非常必要。

1.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条件下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1.1.开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核算

在开工准备阶段,成本核算控制工作极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工程总核算水平的高低,还关系到成本核算的效益。一般来说,开工阶段成本核算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建设必要性进行科学的论证,避免因盲目建设而导致投资和资源的浪费。在工程项目完成上述论证之后,还要对不同的投标方提交的建设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其在建造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优劣关系,优胜劣汰,选择出最适合的建设方案来。并依照选择的方案,进行总体造价预算控制。另一方面,是对施工资源的成本核算控制。所谓的施工资源,包括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机械以及施工人员等。这是成本核算的“大头。”上述过程就是工程项目决策和总体概算阶段。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这个阶段能最大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其控制结果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和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因此,工程核算控制人员必须对项目论证、施工方案选择、总体概算的敲定等方面详细地进行审核,切勿出现遗漏,以能够将科学精确的核算结果提供给项目决策者作为决策依据。

1.2.预算分部分项的核算

由于现代工程项目的规模比较大,施工资源的投入非常多。因此,涉及到的预算内容也非常广泛。在上文对开工前准备阶段成本核算的讨论中,只是给出了一个整体上的核算控制方向。但是,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下。工程预算要求全面、细致。因此,需要采用分部和分项的核算方法。也就是说,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下,工程预算的分部分项应在开工前给予明确的界定。否则待工程施工时,如再发现项目缺项、漏项等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很容易超概算。因此,开工前应详细确定工程预算的所有分部分项,做到不缺项、不漏项,这样也可以部分规避合同条款制定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开工前详细界定工程预算的所有分部分项,既是框定了工程预算的范围和主要思路,也是作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算量、签证的总指导纲领,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1.3分项成分的精细分析

在分部和分项的核算控制中,虽然仅仅涉及到了单方面的核算内容。但是,即便是项目分项核算内容,仍然包含需要核算的细小环节。因此,在分项核算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对分项成分进行精细地分析。详细来说,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下,一般每施工一项分项工程前,就需向业主申报该分项成本,待业主审批后施工。因此,必须把该分项的各项内容考虑周全,特别是一些细小不易察觉的成本,否则往往施工完毕,还浑然不觉,只得等到工程结束后财务核对账务,才有可能发现这一成本的遗漏。例如,承包商提供给专业模板施工队伍的模板对拉螺栓、提供给专业钢筋施工队伍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提供给防水项目的临时架体等都应列入各分项报价中。总而言之,分项成分的细致性和复杂性,要求在核算控制工作中的精细分析工作。核算人员要在核算方案的大框架下,积极分析各种旁枝末节,务必将成本核算控制全面涵盖各种施工内容。

1.4.各项单价的确认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所必须的施工资源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就拿施工原材料来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中,首先需要进行各项单价的确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从当前情况看,建筑施工的单价确认方式主要为定额套价和双方签证确认单价等。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下,发包商大多会介入到各分项班组的定价程序中,而大大增加了单价确认的透明度和难度,因此在施工前,基于预算分部分项的确定和预算分项成分的精细分析,合同双方应该就预算分部分项单价的确认方式进行详细的界定,应当明确规定哪些项目属于采用定额直接套价、哪些项目属于双方签证确认单价。

2.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2.1.注重过程成本分析

在企业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本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这就要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成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施工过程中影响核算控制的各种变动因素。而过程成本分析就是要做到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成本分析。主要由现场材料员负责原材料和预算材料用量的对比分析,现场的生产负责人进行实际用工与计划用工的对比分析等,建设方根据提供的资料进一步核实。例如做到每次浇捣混凝土都进行一次成本核算,通过对比,分析出材料是否超用,是否存在浪费,是否因为工艺上或者是当地原材料的不同等导致材料超标等问题。为下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提出改进建议,找出解决方法,做到真正的节流、降本、增效。

2.2.分包结算管理

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一般存在这多重的分包层级。这就意味着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分包结算的管理。因为不同的承包层级,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目标各有不同。只有对每个分包层级进行综合核算控制的情况下,在能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控制的整体化。首先,施工过程应及时确认分包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原计划分项成本为参考,及时锁定分包队伍的结算量。同时,详细罗列分项施工过程的各种措施费用,做到结算一项,总结一项,整理一项,为工程结算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将分包队伍的结算量与预算分项的量进行比较,确保分包结算量小于预算分项的量;最后认真分析班组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与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区别,找出对己方有利的差异点,并利用这些差异点来追求更大的量差,为工程成本结算创造条件。

3.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下增强成本核算效能的一些方法

3.1.提高造价核算控制人员素质,完善造价控制机制

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控制效率和控制结果。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控制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其职业技能有待提高。为了有效的提升造价控制工作水平,很有必要加强造价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其具体措施是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以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增强其工作技能;同时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工程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造价控制机制。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因此,核算部门要在实际控制工作中积累经验,尽快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要求的工作制度来。

3.2.增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意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赢得行业间的竞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门”。而加强对工程造价控制就是护住这个“命门”十分有效的“盾牌”。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基础条件是增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意识。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决定命运。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员,无论是工程造价的控制人员还是工程的设计和项目管理人员,都要增强自己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成本加酬金的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中,只有做到严谨细致,才能使得控制工作发挥出最大地效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颢.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下的施工成本控制要点[J].造价咨询.2010年第11期

[2]刘凤娟.浅析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下发包方的成本管理问题[J].项目管理技术.2013年5月

上一篇:探讨地基基础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中小房地产企业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