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考点解析

时间:2022-10-12 08:13:40

文言文断句考点解析

[考点精讲]

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时最感头疼的是难懂,其原因除了古汉语的字词障碍以外,还有阅读时不能准确断句。所谓断句,即按照句内的层次结构作语法停顿。

一、主谓之间须停顿。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这两句应读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因为这两句的主语分别是“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谓语分别是“天外”和“山前”。在“星”和“雨”后作短暂停顿,能显示出句内的主谓层次结构。再如:“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也应读成“断肠人/在天涯”。

二、动宾之间应停顿。例如:“问今是何世”(陶渊明《桃花源记》),应该读成“问/今是何世”,因为这句话的动词是“问”,“今是何世”为“问”的宾语,即问的具体内容。这个宾语的结构为主谓短语,如果读成“问今/是何世”,就改变了句子结构,读破了句子。

三、动补之间有停顿。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此句应读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此句应读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均为介宾短语作动词的补语,读时要注意动词与补语之间的停顿。

四、名词作状语时的停顿。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语之间不应该割裂开来,而应该连续。例如:“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此句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变了,根本不合文意。

五、句子成分省略处要停顿。例如:“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句应读成“上使/外将兵”,“使”后省略了“之”,指扶苏。又如“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此句应该读成“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均省略了“鼓”。这些省略句子成分的地方都要作短暂停顿。

六、句首发语词的停顿。所谓发语词是指用在句首用以引发议论的词。最常见的发语词是“夫”读时应在此后作停顿,以表示下文将要引发议论。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总之,阅读文言文要想准确理解文意,必须注意把握句子结构,借助一些古汉语的语法知识,准确断句,读出停顿节奏,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基本功。

[中考链接]

1.(2008年黄石市)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2008年浙江省)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3.(2008年大连市)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4.(2008年沈阳市)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5.(2008年广西百色市)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6.(2008年四川雅安市)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D.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7.(2008年资阳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一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B.“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是“交错相同”,今义是“运输事业的统称”。

C.“饿其体肤”中的“饿”应该译成“使……挨饿”,而“劳其筋骨”中,“劳”的译法却与它不相同。

D.“甚矣,汝之不惠”一句,直译应将“甚矣”移至“汝之不惠”后面,即译成“你不聪明太过分了”;如果意译,则译成“你太不聪明了”。

8.(2008年广州市)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参考答案]

1.今齐地/方千里2.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3.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4.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D7.C8.D

上一篇:王朔VS韩乔生 下一篇:表达灵动文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