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时间:2022-10-12 07:37:13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课前确定教学目标、注意组织调控课堂、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阅读等方式把握好教学方向,引导学生阅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调控课堂多种形式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但作为学生领路人的教师,如果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在阅读时信马由缰,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严重参差不齐。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节小学阅读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之无愧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要能评估、可检测。

(1)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比如在确定《赵州桥》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认识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就设定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教学目标。从学生熟悉的长城、颐和园讲起,由此导入课题,让学生怀着自豪的心情开始学习,在了解赵州桥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以前的经验。对于要教授的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疑问,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分析。比如,在上《钓鱼的启示》之前,笔者设计了学情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了课文的朗读情况、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感悟、生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学生的问题和课文的相关资料。这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授课时就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课堂效率就更高了。

(3)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上完一节课,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或者作业的情况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如果确定的目标当堂没有完成,必须找时间补上。因此,教学目标的检测,也有利于以后教学目标的制定。

2 注意组织调控课堂

上好一堂课,光靠备好课是不够的,课堂上的成功组织和调控也至关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随时组织调控课堂,真正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

(1)课堂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堂课的质量。因此课堂导入要讲究导入艺术,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比如在执教《触摸春天》时,一上课,笔者就伴随着轻缓的音乐播放了一组春天的美景图,通过艳丽的色彩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回忆,轻而易举就把学生带入了色彩斑斓的春天。

(2)精神饱满、语言精当。课堂主要靠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调控,因此课堂上教师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师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疾缓富于变化,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起来不会走神;教师精神饱满,以情动情,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探求、参与课堂中获得新知。

(3)限定时间,提高效率。在一次检查预习时,笔者给学生安排同桌合作读生字词,学生们用了4分钟才完成检查。为了提高效率,在下次检查预习时,笔者在要求里加上了时间限制:“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同桌检查生词认读,同桌读错的你就教给他。同桌都认识了就马上坐好。看哪对小同桌能最快完成。”让人高兴的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4)课堂语言,贴近生活。执教《孔子拜师》时,笔者注意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以前对孔子和老子了解不多,只知道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课前笔者搜集了孔子和老子的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以激起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拜之情,调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热情。比如出示了一张图片,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的“和”,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孩子们个个很激动。接着告诉学生:“这就是孔子人文理念中的“和为贵”中的“和”。简单的介绍,激起了学生会对孔子由衷的佩服和赞叹。

3 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想让学生不等老师解说,自己了解文本的含义,就得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阅读文本,把读的功夫落到实处。

(1)创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创设疑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更高效。比如在学习《窃读记》时,笔者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读课文“读书是件好事,小林海音为什么要窃读呢?”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读课文。在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去思考“在窃读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就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线,高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2)教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如果说平时对课文的讲解是“扶着学生走路”,那“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前,教师必须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帮助他们走得更好。比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时,笔者先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详细讲解了狮子大王、猫头鹰大王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它们的想法,然后模仿它们的样子读读这几句话。因为剩下的部分和前半部分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小组内展示阅读成果。最后演情景剧时,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袋鼠大王、猴子大王表演的活灵活现。

(3)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课文理解程度的途径。课文读正确是最低标准,更高层的要求是学生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在此过程中,朗读的指导非常关键。要从句子的停顿、强调、语气等方面指导学生的朗读。经过训练,使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读中,听出她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如果说朗读是情感的外化,那么默读能让学生把阅读内容和所学方法系统、内化并反思,让学生有切切实实的收获。默读也有利于学生边读边动笔,可以划出重点词语,或记下自己不懂得问题,或写下自己的心得,以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小学语文阅读课,就需要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认识,并积累相关知识,以应对课堂的变化,切实上好每一节小学语文阅读课。

上一篇:电大开放教育中课堂提问弱化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英语大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