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12 07:27:05

加强对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社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影响供销合作社组织社会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供销社;社有资产;资产管理

社有资产是指供销合作社控制并拥有的各种形式的资产,供销合作社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供销合作社所有的其他权益。“十二五”期间,供销合作社将面临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将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把提升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按照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优势和合作经济理念,供销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进而助推农民增收方面大有作为。当然,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急需明晰社有资产的功能定位,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管理,实现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因为这是确立供销合作社改革策略的基础。

一. 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现状

供销社自正式成立以来,虽然企业性质从集体到全民、从全民到集体几经变换,但供销社资产的形成却始终只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社员股金,即是供销社建社初期资金的主要来源,虽然每个农民入股金额不多,但入社面很广。另一部分是经营积累。这部分积累资产中既有社员原始股金形成的积累,也有国家优惠政策形成的收益和各级政府的扶持,还有上级社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长期劳动积累。为了进一步规范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订了《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供销财字[2004]18号)要求各地供销社遵照执行,但从执行过程中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社有资产营运不规范

部分供销社尤其是基层供销社在改制过程中错误理解国有企业改制办法,变相违规把部分土地或房产自主象征性作价出让给职工个人,以作为付给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为抵偿债务或投资入股,将固定资产低估或贱卖(出于债权人、债务人、竞卖者之间的关系作用,操作欠公正,致使资产贱卖)或不进入法定场所、不通过合法的交易秩序和制度进行转让和出售有价证券等资产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社有资产人为流失非常严重。

其实,在改革的大环境中,供销社为寻求生存发展实施以产权制度为核心改革是不可非议的,通过拍卖固定资产或通过协商以物抵债也是不可避免的,进行转让和出售有价证券的做法以增加社有资产的总值也是正常的。《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规定,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根据合作事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转让所出资企业中归属于本级供销合作社的全部或部分权益,合理调整社有资产结构,但社有资产转让要进行资产评估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拟购买社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社有资产的决策、财务审计、离任审计等重大事项,严禁自卖自买社有资产。经营管理者收购社有资产的资金,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供销合作社所出资的企业借款,也不得以这些企业的资产为购买者提供担保。对企业经营不善、资产损失负有责任的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社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企业改革、改制之名,恶意低估、私分、侵占供销合作社集体财产,不得强制供销合作社企业违反合作制原则和国家有关供销合作社的政策规定进行改制、改革。但上述现象却错误地套用“国退民进”的做法,和《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社有资产贬值或隐性流失。

(二)社有资产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各级供销社系统积极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当部分社有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正在形成。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没有完全分离,出资人与企业之间权利义务与职责界限仍不明确。二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有效制衡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制度尚未建立。三是供销社社有企业既承担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责,又是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实体,多重目标对社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造成社企不分。若干内设机构仍是以行政化的手段管理企业,而不是站在出资人的角度以价值化、市场化操作方式管理企业,难以有效行使出资人的职责。四是出资人缺位,有效监管制度不到位,社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五是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六是供销社对社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真实性掌握不足,企业往往为了逃债、避税、免费而不自觉地编造另账,甚至转移所有者权益,导致供销社与企业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报表不统一,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

(三)社有资产经营效益差

《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有资产经营主体是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可以授权其他机构进行社有资产经营。 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的直接投资、全资及控股企业的再投资必须符合合作经济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实施科学、民主决策,明确投资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全资及控股企业投资设立企业,必须报经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或企业董事会批准。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应加强对社有资产收益的管理,及时、全面了解所出资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投资项目结束后,做好投资清算,及时、足额收回投资及投资收益,防止造成社有资产收益体外循环或形成账外投资。可见,社有资产的投资经营是有严格的政策导向和规章制度保障。但普遍的现象是社有资产经营效益偏低。其主要原因,一是盲目投资。在资本逐利的情况下,供销社忘了自己的为农办社宗旨,视同一般唯利是图工商企业,乐于从事高风险的房地产、期货、证券等行业投资,而失误非浅。二是缺乏战略规划。没有科学运筹充分利用社有资源,培育涉农龙头企业,改造经营网络,改变单纯业态,履行城乡“双流通”职能和善于发挥社有资产作用于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 加强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社有资产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理事会出资者的地位与职能,逐步建立起以产权管理为中心、资本经营为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和经营体制,实现工作从“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体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真正做到社企分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大力发展社有资产与其他资本共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形式。

(一)明晰社有资产产权制度

供销社要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产权运作规律,建立“归属明确、权责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使社有资产法人化,并按照资产股份化,股份市场化趋势运营。目前地级市以上供销社和部分县级供销社被属地政府定为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开支,人员参与国家公务员管理,没有企业法人资格。因此,不能直接登记企业法人财产。鉴于此,县以上供销社应考虑成立社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经营本级社有资产。社有资产经营公司是经供销社理事会授权专门从事社有资产经营和对社有资本投资经营效果进行监督管理的公司法人,代表理事会在授权范围内依据产权关系行使对联合社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出资人权利,对资产运营实施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资产经营公司没有任何行政职能,也不直接从事商品经营。这种模式一是改变了统包统揽的管理方式。过去,供销社对所属企业的管理方式都是统包统揽的直接管理,企业缺乏自,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成立社有资产经营公司后,在供销社与社有企业之间有了“缓冲地带",供销社不再直接对控股、参股企业的管理,而是通过授权社有资产经营公司按照产权进行管理,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尊重企业的自,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是新体制下供销社与企业关系的核心问题,实现两权分离,对于供销社而言,只是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供销社和拥有股份的企业不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对于社有资产经营机构而言,只能按照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行使权利,企业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自主开展经营。三是解决了社有资产经营管理专业化问题。建立权责明确的社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关键就是要解决社有资产管理专业化问题,使社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有利于社企职能分开,提高资产的营运效率。

(二)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现有存量资产,提高社有资产经营效率

供销社经营网点遍布城乡,但是产权分散,资产弱小,经营方式落后,经营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现代连锁经营业态,各级供销社之间以行政隶属关系配置资产。在没有理顺产权的情况下供销社的经营网络资源只能成为一种理论概念,必须通过产权多元化建立大型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基础组建供销社的经营网络,通过以资本为纽带兼并、重组、联合等手段整合现有存量资产,将原有分散于各级供销社的网点注入网络,形成规模经营。

(三)建立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

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分层次进行:一是已完成产权改革或正进行产权改革的企业,要率先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供销社通过派驻产权代表和监事在控股、参股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行使出资人权力;董事会维护出资人利益,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对企业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经营者对董事会负责,在董事会授权下行使经营管理权,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尚未进行产权改革,但有业务基础的企业要狠抓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堵塞财务漏洞,提高企业经营开拓能力。三是扭亏无望但有部分有效资产的企业或拥有有效资产但没有主营业务的企业,要适当集中财产,直接由供销社设置统一的财务结算中心,对企业的资产、债务统一进行管理,财务结算中心集中清理追收债权,核算企业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四是扭亏无望且没有有效资产的劣势企业,要尽快退出市场。

(四)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社有资产监管制度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要以财务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社有资产监管制度,推进社有资产监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供销社履行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社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方式。其次要建立企业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对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大财务事项要求企业及时上报。企业应定期举行专题会议,研究存在症结,找出整改措施,有效地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进一步强化出资人监管工作力度。第三,加强社有资产基础管理,规范会计核算,防范财务风险。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的关键是财务基础管理,重点是完善企业产权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产权登记制度、产权改革中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使用、转让行为。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企业日常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第四是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坚持以审计结果为依据进行绩效考核,以审计促进各项工作,认真做好经营者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监管作用。

总之,供销合作社只有科学有效管理社有企业资产,才能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廖运凤.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创新思路[J].中国合作经济,2009(9).

[2]廖运凤.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周清杰.企业组织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刘斌等.社有资本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03(2).

上一篇:CEEDO浅岛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三毛 下一篇:现代普陀观音造像矛盾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