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思维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06:32:59

隐喻思维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隐喻思维的特点,将有助于词汇的有效学习及更好的应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大量实例从隐喻思维的特点出发,探析隐喻思维在英文词汇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隐喻思维;词汇教学;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16-03

隐喻(Metaphor)又称暗喻,是将两者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种比喻。从词义学范畴来看,隐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义学研究的焦点,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西方学者得出结论“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知、思维、经验甚至语言和行为的基础,是人类主要的、基本的生存方式。”[1]从结构上看,隐喻由本体、喻体和喻底组成。在话语层次,许多成语、谚语也是隐喻性的。

本文在简述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例,探讨隐喻思维在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一、隐喻思维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隐喻思维

受索绪尔的把原始印欧语语音系统看成一个有规则的整体结构的影响,人们普遍接受索绪尔提出的“符号表示语言整体,所指与能指作为语言符号中的两个要素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构主义理论[2],关于语言符号,索绪尔认为:(1)符号具有任意性;(2)能指具有线行的特征。符号的任意性就是说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两者没有任何内在的、自然的联系。在现实社会中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种类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二个特征能指的线行特征,就是说能指作为音响形象,即在时间上展开,无论是言说还是默语都是在时间的维度中进行,当我们改用文字书写出来时,它的空间线条就更加明显。

正因为对索绪尔理论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使得现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上采取的记忆方法一般为联想、构词、分类等方法,这些教法和记忆方法在短期内确实对学生词汇量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学生对词义的全面理解就差强人意,更不用说运用词汇进行地道的表达。甚至出现词汇量很大,但因为对词汇的理解仅局限于字典和教科书中给出的部分指示义,所以并不能满足实际生活中应用和正常交流的需要。

通过对词汇教学实践的总结,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在词汇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隐喻思维与语言表达存在的直接关系,作为语言细胞的词汇渗透着隐喻,作为思维方式的隐喻更是词汇产生、词义延展、语言运用的重要来源[3]。因而,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隐喻思维,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互译中存在的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等语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全面掌握。

(二)隐喻思维的特点及应用

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据统计:人的一生大约使用470万个新颖的隐喻,2140万个定型化的隐喻[4]。帮助学生了解隐喻思维的特点和在词语内部基本词义与隐喻词义之间的联系,可有效促进词汇的学习。

例如,coat 这个词的基本义是长外衣,但它的引申义学生却未必了解,更谈不到如何去有效的应用。其引申义:any covering that can be compared to a garment,eg.an animal’s hair or wool,被比作衣服之任何覆盖物(如动物之毛或羊毛)。

例(1) A coat of paint. 一层漆。

例(2) Coat your words with sugar please. 请讲话好听些。

例(3)Coat pills with sugar. 外包糖衣的药片。

上面三个例子从词的基本义出发引申出来更多易于理解的含义。Coat一词突破了原本只用来指人用的衣物的词义,还可以用来不指人而指物体(如例1和例3),甚至是抽象的用法(如例2)。

在日常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讲解词的指示义上,还应该不断地通过例句让学生去联想和熟悉,使其逐步体会到隐喻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正如龚玉苗所说,教师在课堂隐喻性意义词的教学中,要帮助学习者提高隐喻意识,即提高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觉察程度和敏感程度[5]。

隐喻思维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王洪刚和杨忠总结为“隐喻思维是非常规发散性的跳跃性思维;隐喻思维具有大跨度、高自由度的特点;隐喻思维具有开拓性、独创性的特点;隐喻思维具有把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联系起来的特点,从而将思维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充分调动起来。”[6]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认为隐喻的特点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更易理解和掌握。(1)时间空间的打破;(2)具体与抽象的共存;(3)人与物及动物界限的打破;(4)可褒可贬;(5)文化的依赖性。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分析approach,trunk,limb,branch,leaf,pad,capsule,reduce这几个词,来体会隐喻思维的特点。

第一,approach

例(4)As winter approached the weather became colder. 因为冬天临近,天气变得冷些了。

例(5)Few writers can even approach Shakespeare in

greatness.很少作家比得上莎士比亚的伟大。

例(6)A boy of eighteen is approaching manhood. 十八岁的男孩快接近成年了。

例(7)The enemy ran away at our approach.当我们渐进时,敌人就逃窜了。

例(8)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approach my employer

about an increase in salary?什么时间最合适和我的雇主交涉增加薪水?

例(9)He is difficult to approach. He is unapproachable. 指人不易接近的。

上面例句中隐喻思维的发散性、大跨度以及把认知和情感体验的结合,都完整地体现出来。在例(5)和例(6)中,approach的词义是时间上的接近;在例(7) approach的词义是距离上的接近,而在例(5)、例(8) 、例(9)则是抽象意。例(8)指在距离接近的接触上的与人交涉的行为,而例(9)的隐喻含义带着情感的体验,指人的性格是否是平易近人的。

第二,tree及与树相关的词,Trunk(树桩)、limb(大的树杈)、branch(树杈)、leaf(叶子)

例如,Family tree 的引申义是家谱,体现形状上的相似性。Trunk引申义为人身体的躯干等;Limb,还可以指人的四肢;Branch还可以引申为河流的支流、道路的支路、山脉的支脉、机构的分支、学术的部门等;Leaf本意是树叶,turn over a new leaf是改过自新的意思;take a leave out of somebody’s book为模仿某人;由此隐喻思维的生动、大跨度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pad,capsule

Pad词义:小到一个拍纸簿、护垫、垫子,动物的肉趾,大到火箭的发射台。从小到大,从物到动物,跨度极大。如果学生只是了解一个含义(比如拍纸簿),又不了解隐喻的特点,那么他的思维就被限制住,很难想到pad的含义还可以指火箭发射台这么大的物体。同样的例子,比如,Capsule的基本意指植物的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小到指装一剂药物、易溶化的胶囊,大到一个太空舱,跨度也很大。

第四,Reduce

Reduce:make less;make smaller in size,number,degree,price,etc. 使减少;使(体积)变小;减少数目;降低程度;减低价格等。

例(10)reduce one’s expense, reduce speed/pressure/

costs减少开支,降低速度,减低速度,减低压力,减低成本。

例(11)He was reduced to begging.他不得不以乞讨为生。

例(12)She was reduced into tears after so many accid-

ents.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她被弄哭了。

例(10)的含义是基本义,指减少。在例(11)和例(12)中,reduce的含义需要启发学生去用心体会从基本义到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去发现隐喻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特点的体现。从具体的数量、体积等的减少到指抽象的人的生存状况的糟糕迫使人去乞讨,或如例(12)中体现的人经历太多意外后最终被弄哭。

第五,褒贬义的共用

Envy,既有羡慕又有嫉妒的意思,这和汉语有所不同,汉语中找不到一个词可以涵盖envy的词义。Deserve:值得配得上的,应该得到好或坏的待遇。可以说Deserve punishment,译为该受到惩罚,还可获deserve reward,deserve praise ,应该得到回报和应该得到表扬。

再有,Shame的意思是遗憾还是羞耻,不是单纯的贬义的羞耻的意思,对这个词义掌握不全面很容易会理解错误。

多义词的多个意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词汇的隐喻规律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词汇。

二、文化依赖性――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

表达

文化的依赖,是隐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之一。一方面,隐喻是人类共有的认知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通过隐喻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不同,各民族在隐喻的使用上存在着差异,具体而言,“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概念隐喻层次上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在具体语言表达层面上则有较大的差异”[7]。

(一)隐喻思维的文化相似

英汉两种语言虽分属不同语系,但英语在表达方面也有和汉语隐喻相似的例子, 同时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在英语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表达。例如,汉字“口”和英语词汇mouth,因词汇本意的功能和作用相同,都可以喻指河口、衣袋口、瓶口、火山口、隧道口等,即the mouth of a river(a pocket, a bottle, a volcano, a bag ,a tunnel, etc);再如,汉字“舌”和英语词汇tongue,因词汇本意“舌头”的形状相似,tongue也喻指铃舌、鞋舌、火舌,即the tongue of a bell(a shoe, fire);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wash one’s hands (洗手不干)、to stab in back(暗箭伤人)。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部分隐喻思维的相似是说明人类在创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才有了不同语言表达的相似。所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才会使学生全面、正确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词汇,避免以偏概全,不当应用。

(二)隐喻思维的文化差异

由于各民族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存条件等的不同,造成各民族在进化和发展进程中感知和认知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各民族在形成他的语言、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的差异。而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文化的表达,因此隐喻自然地表现出文化的差异性,隐喻所采用的喻体往往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

英国地处海岛,人们生活与海休戚相关,在英语中有很多与船、鱼、水、海以及其他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隐喻习语和谚语,如all at sea (无主意)、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a sea of debt(大量债务)、a sea of troubles(一团乱麻)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进退维谷)、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take the wind out of the sail(先发制人、抢占上风)、to give up the ship(放弃)、dream boat(梦中情人)When it is fine weather,mend your sail(趁天晴,补好你的帆)。

上一篇:新世纪江苏散文创作扫描 下一篇: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