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时间:2022-10-12 05:59:44

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

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1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愈显重要。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性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类型进入多元化的今天,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功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应突出高应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成效显著,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1998年到2011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54万增长到325万,在校生数从117万增长到960万,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47.7%。

其次,从布局上看,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1276所,数目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0%,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局面。

再次,从指导思想上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十分明确,改革思路非常清晰。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不断调整教育思想观念,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培养了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

最后,从管理体制上看,中央和地方的两级管理格局已经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在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呈现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和就业观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日益明确,并逐渐形成共识。在我国,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规律表明,在工业化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阶段,必须充分发展培训期短、应用性强、高技能型的高等教育,为快速扩充和升级的工业生产活动提供适应其高速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类型多元化的今天,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功能,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就业是经济发展、民生发展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首先,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当学校将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来抓时,学校就会主动适应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类型和层次的需求,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观和质量观。当前人们存在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办学层次越高,水平也就越高,故追求学校升格,不安心于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理论研究越扎实,学生的水平越高。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一要明确办学方向,二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三要进行准确的定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上,其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改革。随着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需要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成为创业者,为社会开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三个突出问题,即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水平。国外高职院校发展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证明,产学结合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突出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政策。特别是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产学结合基于市场化原则,互惠互利、双向选择,不但实现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培养了一大批能动手、能创新和就业竞争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制度层面的教育改革创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就业体系。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由规模扩张走向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挂钩,加强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其次,深化学习制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创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制度环境。通过学制改革,将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满足紧缺人才的需求。三是要研究将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机制挂钩,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在师资方面要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党中央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知识老化,实践能力较弱,无法承担大批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在时间和资金方面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这方面东部沿海城市和南方城市职业院校由于经费充足执行较好,而西北院校相对较差。从企业引进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也是解决方法之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考虑和积极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并主动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引进“双师型”教师,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其他类型的合作教育模式。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技能、高应用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的需要,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愿望的需要。我们应当在已经形成的良好局面基础上,积极进取,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上一篇:给大学一点理想化色彩 下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接送安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