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尊重幼儿发展差异 全面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12 05:22:26

充分尊重幼儿发展差异 全面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摘 要】幼儿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个别差异有序地组织教学,尤其是美术教学中题材的选择、过程的安排、结果的评判等都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现状和认知发展规律。

【关键词】幼儿 发展差异 美术教学 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理念,高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尽最大可能满足幼儿在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上的需要,确保每一位幼儿受益。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动手制作、技能掌握、色彩搭配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的技能掌握得较好,有的幼儿相对而言就比较困难,有的幼儿感到力不从心。那么教师应如何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方法,推进幼儿美术教学呢?

一、从欣赏开始,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欣赏是通过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视觉艺术活动。通过美术欣赏,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幼儿的美术眼界,丰富美术经验,培养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并初步发展感知、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如鲁迅所说:“一切艺术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丰富多彩的欣赏材料,使幼儿有大量机会欣赏各种美术作品以及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幼儿园美术欣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适合儿童的经典作品欣赏。比如凡高的《向日葵》、几米的《神奇的帽子》、民间艺术品等,这些作品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唤醒幼儿潜在的艺术气质;二是欣赏教师的示范画。教师的示范画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能指导幼儿探寻技法;三是同伴的优秀作品。同伴的作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各种美术材料,丰富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体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存在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孩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相互间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在发展中的共性,还必须要考虑幼儿在发展中的不同,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位幼儿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多样化的、富于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是吸引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因素,美术材料的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从文化超市中购买的各种纸、彩笔、颜料、橡皮泥等;另一类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沙、土、石、种子、树叶、花瓣以及各种废旧材料。

同一活动中幼儿可以选择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如粘贴画中,教师只需要给幼儿提供各种作画的材料,或提前安排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包括制作一幅什么样的画,大小如何都由幼儿自己确定。这样,教师既尊重幼儿的兴趣,又激发了幼儿作画的欲望和热情,也是取得活动效果的先决条件。

三、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要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幼儿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就要求教师以爱心、童心和耐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幼儿。

(一)转变观念

教育只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曾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在一次手印画中,授课教师很用心地给每个孩子的左手涂上红颜色,然后抓住孩子的手,印在纸上,换右手涂上黄颜色印,印完后洗掉,这样的教师真可谓认真负责。不过,“作业”是完成了,而且干净整齐,但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手成了教师的调色板,一点作画的兴趣都没有。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剥夺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低估了幼儿的活动能力。要知道,艺术活动是朝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如果这个活动首先让幼儿欣赏各种手印画,然后教师不要怕乱、脏,给幼儿提供各种颜料、大小不同的纸张,各种工具,让幼儿自由的印画:可以用一根指头(毛毛虫、红枣等)、两根指头(蝴蝶等)、或者手掌手背(螃蟹等)……能力强的幼儿多完成几幅作品,能力差的幼儿在教师指导、同伴影响下完成一至两幅。作为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条件,放开手让幼儿尽情地尝试。

(二)改善教学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模式,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使教育行为更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

(1)活动目标的开放性。教师制定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以前教师在制订计划时目标指向非常明确,一个活动就一个目标,而且活动结束后,要用这个目标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整合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挖掘一个活动中蕴涵的多种教育价值。比如涂色活动《项链》,以前教师只关注幼儿涂色均匀大方,现在会考虑科学探索(排序)、社会性培养(情感教育)等多种目标。另外由于幼儿有差异,即使在同一个活动中,幼儿所需要的发展也是不同的。为满足每一名幼儿的特殊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由单一的目标转向开放的目标。

(2)活动准备的开放。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与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艺术吸引力,并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获得艺术享受。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内外资源,创设活动情景;抓住大中小班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参与活动准备;挖掘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实现家园共育。

(3)活动内容的开放。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因此,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生活,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为发展幼儿感官、丰富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积累素材,这对幼儿的感知、思维、想象产生直接的影响。

(4)活动方法的开放。“教无定法,教要讲法,贵在得法。”幼儿美术教学的方法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与示范为主,这种方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探究式、合作式可能更符合幼儿个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根据美术活动的实际,选择灵活恰当的方法,才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对美术教学结果要进行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美术活动中,开展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如何评价每个幼儿在艺术领域中的发展,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评价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对幼儿的评价一定要突出每个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使幼儿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切不可冷漠的对待幼儿的作品,教师简短的一句赞语,一个赞许的眼神,对幼儿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言之有物,不要空谈。对于好的地方一定要指出来,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不能直接指出,要用幼儿乐于接受的言语去告诉幼儿该怎样做。如:“你看蓝天的颜色要是再淡点就更漂亮了”。幼儿听了这样的评价会感到很愉快,他们会把自己的长处牢牢记在心里。

总之,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教师对幼儿个体的尊重,不仅能使幼儿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画笔变得越来越神奇,头脑也会变得越来越灵活。

【参考文献】

[1]顾春晖.注重个体差异,让教育行为更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杨玉虹. 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 幼儿教育,2011(5).

[4]边霞. 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施. 幼儿教育,2011(10).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健康 下一篇:关于家园合作育儿的良好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