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时间:2022-10-12 03:56:17

推进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2003年成立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为驻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各盟市政府也先后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部分旗县也设立了金融办公室。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金融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力度。在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及时处置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先后建立了对金融机构的表彰奖励制度、税费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信用环境建设法规、打击非法逃废金融债务工作机制、金融稳定和应急机制,初步形成了一个多方位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金融业的高速、高效和健康发展。

一、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五年

2002-2006年是我区经济和金融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5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生产总值由2001年全国第24位进入2006年第17位。人均生产总值2万多元。由2001年全国第16位进入2006全国第10位。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带动了金融业的超常规发展,而金融业又为经济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5年来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高速增长。资本市场融资取得历史性突破。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信托公司、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为框架。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改革和创新全面展开,区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金融资金大量涌入。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突出亮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2006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5.9%。超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1.4个百分点。

5年来我区金融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一)存贷款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2001年末的1498.8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4036.6亿元,年均增长21.9%;2006年存款余额增幅达22.4%,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200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05.2亿元,贷款余额增速从2001年的9.7%提高到2006年的22.9%,超过全国信贷增长速度。超过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区同期存款增长速度。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二)地方金融体系逐步壮大

全区基本上形成了以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为框架的、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三)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到2006年末,全区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股票市值930亿元。5年来,全区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共计融资200多亿元。去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又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上市公司清欠任务,累计清理大股东占用资金20多亿元。

(四)保险业呈现多元竞争发展格局

全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24.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24%。目前全区保险主体有15家(一家筹建),保险业总资产159.8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全区保险业务总量快速增长,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呈现出多家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区积极配合和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上市工作,妥善解决改制过程中的历史包袱,依法保全银行债权,使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两家信托公司成为自治区重要的融资平台,两家证券公司成为综合类券商,并且通过证监会规范各类资格审核。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到2006年末有15家旗县统一法人社正式挂牌运营,26家获准筹建。经过积极争取。我区成为全国开展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6个试点省区之一、全国小额贷款机构5家试点省区之一、全国微小贷款2家试点省区之一。我区与几大国有商业和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的金融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六)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初步建立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先后成立了各级金融办,制定了对金融机构的表彰奖励制度和税费优惠政策,建立了打击非法逃废金融债务的工作机制、金融稳定和应急机制,形成了覆盖各盟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初步建立了一个多方位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各类突发性金融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有力地维护了地方金融稳定。

但我区金融业的发展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0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在全国排名第25位,存款余额排名第26位,总量偏低;全区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和生产总值之比)1.5%,大大低于全国2.7%的平均水平。二是地方金融企业实力不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没有融合,股权结构单一,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较低。三是面向中小企业、农牧业、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不足。2006年全区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19.5亿元,其中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占15%、用于农牧业的贷款占3.7%、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贷款仅占0.5%。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二、努力把金融改革和发展推向新阶段

抓紧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对于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金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西部金融强区为目标。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企业,着力扩大融资总量,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全力维护金融稳定,建立起大中小企业并重,多样化融资方式并举,品种丰富、层次齐全、分工合理、各展所长、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经济社会与金融发展相互推动的新格局。

(一)全面推进农村牧区金融改革,构建农村牧区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农村牧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各展所长、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为“三农三牧”服务的作用。利用农业银行在县域的资金、网络等优势。搞好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协调城市商业银行和驻区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农村牧区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子公司,积极引导农牧民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稳步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支持邮储银行做好在农村牧区的储蓄、汇兑和小额贷款业务。三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积极推动旗县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今

年全部完成旗县统一法人社、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的改制任务。深化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自治区与盟市、旗县的关系,构建简洁高效、分工合理的管理体系。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逐步走商业化运作的路子,推动农信社向现代金融企业方向迈进,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自治区联社改造成产权明晰、治理完善、内控严密、经营有特色的全区性农村合作银行。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调整职能。拓宽支农支牧服务领域,大力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涉农领域的种养、加工、流通等中小企业发展,做好开办农村综合开发等中长期贷款的准备工作。协调开发银行不断加大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农村牧区饮水、农牧民培训等方面的信贷投入,积极推动全区县级开发性金融的资金全覆盖工作。五是搞好财政支农支牧资金和金融资金的联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推动其向农村牧区延伸。积极探索把一部分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财政资金转变为贷款项目的还本付息补贴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或担保资金。这样既能产生财政资金带动信贷投入的成倍放大效应,又能产生财政资金不断积累的蓄水池效应,形成财政资金带动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地方金融龙头企业

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延伸服务网络,做大做强全区金融机构。一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积极支持中国建设银行等3家已上市银行解决分支机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配合农业银行做好不良资产核销、债权落实等股改前的准备工作;配合国家开发银行做好商业化改革的各项协调工作。二是扩大金融机构覆盖面。抓住国家鼓励各家金融企业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网点的机遇,积极支持各家股份制银行在盟市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区内外进一步拓展分支机构、鄂尔多斯城市信用社改组成立城市商业银行,支持乌海市商业银行在小三角地区增设分支机构。完成中信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我区分支机构的组建工作。积极引进养老、健康、出口信用等专业化保险公司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引导保险公司向旗县及农村牧区延伸机构。三是扶持地方金融企业做大做强。抓紧推动包头市商业银行、恒泰证券公司、内蒙古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上市融资。促使其按照国际标准运作。迅速成长壮大。积极支持呼市、包头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资源。成立自治区股份制商业银行。打造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加快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内蒙古信托投资公司增资扩股工作进度。争取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股本增加到6亿元以上,内蒙古信托投资公司股本增加到lO亿元以上。四是推动中俄蒙双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进俄蒙银行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协调各家商业银行在俄蒙设立分支机构。加快银行结算便利化。支持各家保险公司在俄蒙开展人寿、财产、运输等保险业务。

(三)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目前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交易非常活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功能。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一是加快培育拟上市企业。继续加强与证券监管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大对企业发行审核的协调力度,支持已通过审核的公司尽快申请上市。建立和完善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机制。制定促进地区上市后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霍林河煤业主板上市、特弘煤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和福瑞制药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进程。二是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发行新股、可转债、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扩大融资规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推动鄂尔多斯、伊泰、伊利、蒙牛等企业进行再融资;推动草原兴发的重组工作,实现宝山能源借壳上市;加快包钢集团整体上市步伐。三是加快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激励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四是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企业债券的有利时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五是加快矿产资源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工作。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扩大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四)积极发展保险市场,扩大保险服务覆盖面

一是大力发展农牧业保险。今年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已经纳入财政预算。我区是全国6个试点省区之一。要抓紧确定试点范围和试点品种,落实配套财政资金。制定承保方案。确保试点成功。探索把一部分用于农牧业抗灾防灾资金转变为保险补贴资金,提高农牧民投保能力。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牧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创新农牧业保险产品。二是积极推进煤炭、建筑等危险行业以及车辆、旅游行业和公共聚集场所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三是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

(五)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解决融资问题。目前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股权多元、覆盖全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下一步要围绕我区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与之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尽快做大做强担保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进一步加强与开发银行的合作,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人股,推动担保公司的整合和重组,形成一批股权结构合理、风险控制严密、覆盖范围较广、资金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进一步提高担保资金与银行贷款的放大比例。二是建立长期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以及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企业四方共同出资,覆盖各个盟市。面向当地中小企业、农牧民的信用担保网络体系。三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信用担保、信用评级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财政用于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专项资金、工业中小企业的贴息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协调运作,形成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合力。四是积极推动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成为中小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的组织平台。形成与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协同运作的中小企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创业指导、技术引进、物流、信息、法律等其他服务体系。五是积极借助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寻找有实力的、具有高成长性的区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管理和技术,实现中小企业经营机制、创新机制、管理机制的飞跃。

(六)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完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鼓励支付工具创新。加快推广个人支票业务。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公务用卡,开办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建立起对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微小企业贷款、小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农民工培训贷款、助学贷款和面向农民工的意外伤害保险和责任险等业务。认真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大力开展信用评级服务。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中针对金融业的税费减免政策。严厉打击洗钱活动、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逃废金融债务以及金融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

上一篇: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自然垄断产业有效竞争模式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