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绚烂绽放

时间:2022-10-12 03:46:59

让思维之花绚烂绽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传统智慧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性。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呢?

一、让思维之花在和谐氛围中尽情绽放

很欣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时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二、让思维之花在探究生活中尽情绽放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所以,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为轴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相关的生活领域拓展,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探究生活中尽情绽放。

三、让思维之花在质疑解惑中尽情绽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前提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适时启发,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并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以上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困惑,教师没有直接针对某个学生进行解疑,而是抓住机会,“顺水推舟”将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不但明确了课本“滑”字没有用错,而且通过对“滑”字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进行教学,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会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而且敢于大胆质疑,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就会热烈活泼。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也就在长期的“思”与“学”的氛围中得到了强化。

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这就是说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智慧的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以问题去激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体验。此外,摒弃传统的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特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构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在一种“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中,思想和灵魂得以锤炼和净化,何愁学生的思维之花不在课堂上绽放呢?

(作者单位 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上一篇:区角活动评价的“三要”“三不要”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