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转换层结构设计

时间:2022-10-12 03:34:47

浅析高层转换层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布置、抗震设计和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比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以期保证高层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of layout, seismic design and conversion layers structure stiffness ratio and three aspects high-rise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structure design points, based on this, advances som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so as to ensure top conversion layer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在同一竖直线上,顶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建筑要求上部小开间的轴线布置、较多的墙体,中部办公用房要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室内空间,下部公用部分,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柱网要大,墙尽量少。这种要求与结构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因为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即正常应当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与常规方式相反进行布置,上部小空间,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大空间,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此,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即结构转换层。

一、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功能

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转换层结构,能够实现以下功能。首先,建筑功能。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和出入口。其次,结构功能。转换层能够实现上下结构类型的转换,使得上部剪力墙结构和下部框架结构能够有机融合,使建筑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例如广州金鹰大厦等高层建筑就是采用此类转换层。转换层能够改变轴线、上下层柱网,却不改变上下层结构形式,从而扩大下部柱距,形成大柱网。例如南京新世纪广场A楼就是采用此类转换层。转换层能够是上部剪力墙结构转变为框架结构,错开上部楼层轴线和柱网轴线,错位布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二、高层转换层的结构布置

底部带转换层的建筑结构,转换层上部的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因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转换构件。按现有的工程经验和研究结果,转换构件可采用转换大梁、析架、空腹析架、斜撑、箱形结构以及厚板等形式[1]。由于转换厚板在地震区使用经验较少,可在非地震区和6度抗震设计时采用,对于大空间地下室,因周围有约束作用,地震反应小于地面以上的框支结构,故7度,8度抗震设计时的地下室可采用厚板转换层。落地剪力墙和框支柱的布置对于防止转换层下部结构在地震中倒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的内筒应全部上、下贯通落地并按刚度要求增加墙厚;框支剪力墙结构要有足够的剪力墙上、下贯通落地并按刚度比要求增加墙厚;长矩形平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按原规程适当加严,比原规程增加了限制落地柱周围的楼板不应错层的规定。这几点的原则是防止转换层下部结构破坏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抗震设计的结构,要求更加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就可控制刚度突变,减少内力传递的突变程度,缩短转换层上、下结构内力传递途径,保证转换层楼盖有足够的刚度以传递不同抗侧力结构之间的剪力,防止框支柱因楼盖错层发生破坏。框支剪力墙转换梁上一层墙体内不宜设边门洞、中柱上方不宜设门洞。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说明,这些门洞使框支梁的剪力大幅度增加,边门洞小墙肢应力集中,很容易破坏。此外,落地剪力墙和筒体的洞口宜在墙体的中部,以便使落地剪力墙各墙肢受力(剪力、弯矩、轴力)比较均匀。

三、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时,高位转换对结构受力十分不利。计算分析说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倾覆力矩分布曲线在转换层处呈现转折,转换层下部是以剪力墙为主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落地剪力墙所分配的倾覆力矩由转换层往下递增较快,而支撑框架的倾覆力矩递增很少。另外,转换层处,框支剪力墙的大量剪力通过楼板传递给落地剪力墙,这也是倾覆力矩曲线呈现转折的原因[2]。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剪力分配和传力途径亦发生急剧的突变,落地剪力墙更容易产生裂缝,框支剪力墙在转换层上部的墙体所受内力很大,易于破坏,转换层下部的支承框架更易于屈服,从而容易形成几个薄弱层。因此,为保证设计的安全性,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不再提高,提高其抗震构造措施,而对于底部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和为密柱框架的筒中筒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必提高。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我国已大量建造,但至今未经受到大地震的考验。其转换层上部楼层的部分竖向构件不能连续贯通至下部楼层,因此,转换层是薄弱楼层,其地震剪力需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设计中不要误认为只要楼层侧向刚度满足要求,该楼层就不是薄弱层。对转换层的转换构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内力需调整增大;8度抗震设计时,还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转换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可采用反应谱方法或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作为近似考虑,也可将转换构件在重力荷载标准作用下的内力乘以增大系数1.1。框支柱的内力增大幅度比较高;转换层位置在3层及3层以上的结构对抗震更为不利,其内力增大幅度也适当提高。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是一种受力复杂的不利抗震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烈度9度(0.4g)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可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构件种类和房屋高度,采用相应抗震等级进行相应的计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四、正确计算转换结构的上下层刚度比

高层建筑结构的转换层的上下楼层的刚度比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设置不好易造成安全隐患。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计算时宜综合考虑各构件的剪切、弯曲和轴向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3]。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出现转换层的下部楼层刚度较大,而转换层本层的侧向刚度较小,此时等效侧向刚度比虽能满足限值要求,但转换层本层的侧向刚度过于柔软。对于位于3层及3层以上的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规定60%作为下限值是十分必要的。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应按高规规定分别计算等效侧向刚度比和转换层本层与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比,设计中应同时满足这两种刚度比的限制条件。

五、结论

转换层结构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转换层设计也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随着现代高层建筑平面复杂多样化,在对转换层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安全经济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乐. 转换层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的设计[J]. 广东科技, 2008,(03).

[2]王云飞.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

[3]黄志勇. 论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J]. 广东科技, 2009,(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通信工程中无线区的设计探讨 下一篇:豪进半岛花园(二期)施工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