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之本质(中)

时间:2022-10-12 02:44:23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之本质(中)

二、特点与性质: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

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系统整理,认为有三大类七小项:(1)基本性质:工具性、人文性;(2)从属性质:综合性、实践性;(3)其他特点:基础性、多元性、辩证性。这种梳理是有意义的,但“比较”不明,因而特点也就不那么“特”了。

其实,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特点的表述,主要是通过语文课程与自然类课程、理论性课程比较后提出的,并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认识的特点、语文学习的特点以及语言文字的特点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感染作用。语言不仅有其“语形”,而且还有“语意”。“言”源于“意”,取决于“意”,只有感受了“意”,才能理解“言”,才使“语形”和“语意”统一起来。

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水平、认识风格等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对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方法以及语文教学评价等的反应必然是独特而有差异的。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的多元化。

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是一种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践行”的海洋。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开放而丰富的,主要有三种类型: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语文课堂内的其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其中第一种“言语”实践活动是最本质的。

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汉语言文字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有以下特点:(1)汉字的字音有400多个音节,如果采用“同音归类”的方法,就能简化识字过程;(2)汉字的字形千变万化,如果采用“据形明义”的方法,可以提高识字效率;(3)汉字的词义复杂,有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之分,如果采用“依文解字”就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字义;(4)汉语言文字还具有形象性、意会性、信息冗余性等特点,因而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也要重视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从“素养”这一角度对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进行新的规定,“语文素养”一词前后在“课标”中出现了十多次,在中国语文教学发展史上,首次把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确定为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是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之一。笔者认为,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基本点。

(1)热爱祖国语文。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上的具体体现。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化。

(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等。

(3)丰富的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规定主要是:在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在对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在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指出,学生应掌握词的基本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复句)的类型以及常见的修辞格等。还要求把社会常识、科普常识作为教学内容安排在各年级的课程、教材之中。

(4)发展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5)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语感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的语言修养。

(6)提升思维水平。语文课程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7)养成良好的个性。个性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侧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意等;二是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8)完善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0期,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用快乐为终身学习奠基 下一篇:把握《第一朵杏花》中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