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经验探讨

时间:2022-10-12 01:09:36

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经验探讨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煤矿事业发展迅速,但是也经常出现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对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煤矿顶板;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煤矿顶板坍塌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地下工作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实践证明,顶板事故的发生基本上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底板的监测,掌握其活动规律,把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顶板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一、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1、地质条件

对于一些特殊地质的作业地点,往往会给顶板维护带来极大的难度,如断层、破碎带等;这是因为通常会有断层泥存在于断层带中,遇到了水分,经常会有软化坍塌事故的弧线;另外,断层上下盘的矿体节理裂隙呈发育状态,纵横交错构造节理面,且有泥质存在于节理面内,这样就没有较好的稳固性,容易出现围岩破碎等问题,在这种地质条件下进行作业生产,就不利于安全的保证。在顶帮管理中,也会受到破碎岩体的限制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首先,在爆破震动的影响下,容易有破坏问题出现于这种岩体的微观结构上,改变岩体,如果有超过位移极限值的位移出现于结构面上,就会导致解体崩溃问题出现于岩体结构上,虽然没有变形发生,但是却会突然冒落。

其次,在这种岩体结构中进行采掘施工,因为岩体没有较好的抗拉强度,那么岩体的抗拉强度就可以看作为顶板自拱形内的岩体重量,当暴露面积和时间达到了相关标准,岩体自身的抗拉强度无法满足顶板承受的拉应力,也就是岩体的自身重量,都会导致冒落问题发生于顶板拱顶范围内的岩石上。这种情况就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采煤方法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在回采过程中,如果采用了不合理的回采工序,同样会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比如,没有设置支护空间于煤壁上,在爆破落煤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支护,还有就是替换支护过程中,在回柱放顶时,有冒顶事故出现于工作面两端;此外,没有合理布置炮眼,有着过多的装药量,或者老顶来压等状况下,都会导致冒顶事故的出现,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煤矿作业的安全。

二、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

可以综合统计近些年来出现的顶板事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汇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促使各个基层队伍以及外包队伍对这些事故原因以及管理经验等充分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培训之后,需要严格考核不同班组的学习情况,如闭卷考试、现场实地考试等,如果某些工作人员考核不合格,需要责令其停止作业和生产,进行再次学习和培训。

2、加强作业技术管理,加强顶板施工技术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现场开采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出现一定问题而造成,因此,应该把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煤矿企业应该成立技术管理监督小组,对井下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指导,发现工程技术问题及时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此外,部分煤矿顶板事故也是由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如区域地壳活动以及雨季雨水渗漏等问题,使得顶板出现坍塌现象的发生。针对于这类事故现象,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煤矿顶板的施工技术,对煤矿顶板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坚持使用超前探梁。锚喷巷道放炮之后,进行初喷砼或打锚杆,做为临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联合支护要保证质量,锚杆要穿透岩层,垂直打入,使锚固力达到设计要求。对采煤工作面,空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移溜后支柱要及时架设。打好临时支柱、托棚或戗柱。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及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要及时,回临时柱要先支后回。发现支架有断梁坏柱要及时更换并运出。顶、帮要背严、背实,对漏顶、片帮地段更应加强支护。

4、正规循环作业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预防冒顶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工作面推进(掘进)速度缓慢,顶板时间长,压力容易集中,支架受力大且不均匀,当顶板压力超过支架支撑力时,就会发生变形、下陷或压死,支撑作用迅速下降,造成片帮、冒顶事故。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顶板时间短,顶板压力小,支架不易变形、损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5、掌握顶板活动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大力开展顶板观察工作,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做好顶板来压预报。从一些顶板事故经验中以及实际现场观察,绝大部分顶板事故发生之前是有明显预兆的。事实上,组织开展矿压监测管理工作,掌握片帮冒顶预兆的规律,进行顶板活动的预测预报,超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加强支护,以达到减少冒机事故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并能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6、加强采集工作面的规划工作

煤矿作业采集的确定,对于煤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采集面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煤矿内部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矿采集作业开展之前,首先要弄清煤矿周围的具体地质状况,松软地质会造成煤矿坍塌事故的发生,而靠近地下水源同样会酿成危险事故,因此,采集面的企规划和确定要尽量周全,切忌盲目开采。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准的不断发展,煤矿采集机械设备也日渐繁多,针对不同煤质、不同地质的采集设备也逐渐增多,保证了煤矿采集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我们在进行煤矿采集作业时,应该根据煤矿实际地质采用合理选择采煤方法,采用较为合适的采集设备,从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7、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避免破坏顶板

因为在巷道规格的范围内,需要暴露采掘工程顶板的跨度,如果采用的施工工艺不够合理,或者爆破参数存在着问题,就会破坏到顶板,或者促使暴露面积得到增大,影响到顶板的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施工工艺和爆破参数进行合理选择,以此来对顶板的爆破振动和破坏进行有效的降低和减少,促使顶板安全管理得以有效实现。因此,就需要对采掘工程和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布置。比如,如果矿体方向基本等同于断层构造带的走向,而沿着构造方向来布置施工工程,这样无法有效控制顶板,并且还会直接暴露出来构造,促使有较大的构造和断裂面形成于顶板上,对顶板的安全管理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布置工程时,就可以垂直于构造方向,这样就可以减小构造的暴露面积,促使顶板的安全管理得以有效实现。

8、强化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要想促使煤矿生产的安全,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促使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落实相关管理职责,每一个施工班组都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巡查施工过程,如果有安全隐患被查出来,就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彻底整改。在顶板检查方面,主要是保证科学合理的划分了顶板等级、没有异常变化出现于顶板上,能够严格的执行制定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等等。

结束语

煤矿顶板管理,对于煤矿正常生产作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做好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是对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负责,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开展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时,要充分了解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要对工作开展考虑周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为企业负责,为员工安全负责,从而促进我国开实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军,王育丰.浅谈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2010.

[2]韩军平,刘三飞,郭英,田运奇,梁纪增.井下巷道掘进时的顶板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0.

[3]王崇平.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述 下一篇:煤矿采矿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