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治疗

时间:2022-10-12 12:57:28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治疗

关键词:骶髂关节 半脱位 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半脱位,又名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患。多因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忽然扭转腰部而致。但也有的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如气候变化、咳嗽、喷嚏、提鞋系带、弯腰取物而致。脱节一侧骶髂部疼痛,动转失灵,步履困难,患侧下肢不敢负重,站立、走路,骨盆旋转活动有困难躯干稍向前倾,脊柱向患侧弯曲。10多年来,笔者采用放松手法与整复手法相结合,治疗了69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9例中男28例,女41例;最小的18岁,最大的51岁,平均37岁;右侧患病32例,左侧患病37例,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2个月。

2 诊断要点

2.1 患者腰部肌肉僵硬,整个臀部向健侧偏移。大肠枢、关元枢、腰眼等穴有深在压痛,并向患侧臀部,腹股沟,大腿前外侧扩散,无放射性疼痛。

2.2 骶骼关节前半脱位时是在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的位置下。骶骨向同侧后旋扭转所致。触诊患侧髂后上棘低于对侧;相反,后脱位是在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的位置下,骶骨向对侧前旋、扭转所致。触诊患侧髂后上棘高于对侧。

2.3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骶髂关节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曲颈试验阴性。

2.4 X检查:腰部侧弯,腰椎稍有改变,健侧略宽。

3 治疗方法

3.1 俯卧 胭窝朝上。术者用两手拇指分别放于委中穴上,用力向前,向上推按1分钟,患者两下肢有酸胀感。

3.2 俯卧平推、滚、揉腰骶及臀部,以患侧痛点为主手法要稳健渗透,以放松局部肌群缓解疼痛。

3.3 点按,弹拨患侧大肠枢、关元枢、腰眼等穴以解除局部肌肉组织的痉挛。

3.4 仰卧术者腋窝夹住患肢足踝部,一手托住患肢小腿后侧,另一手放于患肢膝关节前侧,用力夹住患肢向下牵引1-2分钟,再强力屈曲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此时可听到骶髂关节复位的弹响声,然后使髋膝伸直,患肢稍外展,施行牵引。此法用于整复前脱位。

3.5 侧卧患侧在上(右侧为例),左下肢伸直右下肢髋膝屈曲,放于左下肢上。右上肢放于背后,术者立于背侧,左肘放于患者右肩前侧,右肘放于右髂骨翼的后侧,前后相反方向用力斜扳,同时可听到骶髂关节复位的弹响声。同法施于对侧。注意必须是肩部向后拉,臀部向前推,用力要适中不可过大过猛。此法适用于后脱位。整复手法成功后,掌揉按腰骶部,重复第二式。

以上治法每日1次,一般1-2次主症即可消失。

4 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劳累时局部偶有轻微酸楚不适;无效:经2次治疗后主症无改善。治愈4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3%,无效5例,占7%。

5 讨论

骶髂关节半脱位属中医的骨错缝、筋出槽的范踌。是关节损伤中的并发症。为临床上常见但易被忽视的损伤。治疗前应排有漏可隔日治疗1次,连续多次也有一定的疗效。注意: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待损伤修复后嘱患者逐步加强腰部功能锻炼,以防复发。除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先天畸形、骨质疏松、肿瘤病变等。还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急性腰扭伤等鉴别。该疾患的病因病理并不复杂,只要仔细研究其症状与体症即可确诊。在治疗时嘱患者全身放松,施行整复手法前应明确是前半脱位还是后半脱位。再采用相应的整复手法,如首次整复不成功或患处仍有压痛,可次日再行手法治疗。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软组织弹性减弱或消失,使整复治疗效果不佳。

上一篇:魏氏手法治疗肘后血肿 下一篇:手法结合物理因子和功能训练治疗髌股疼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