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按摩配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时间:2022-07-08 04:58:10

牵引、按摩配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治疗 按摩治疗 骶管注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笔者近5年来采用牵引、按摩配合骶管疗法,治疗本病105例,疗效满意,再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5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30岁以下11例、50岁以上18例、30-50岁76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3天。本组病例全部经CT或X线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治疗采用盐城宝尔医疗用品厂生产的LX-I型红外线牵引床牵引。每次牵引30-40min,力度以患者能忍受或腰腿疼痛缓解为度。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

2.2 按摩治疗在牵引以后施术。第一步:用揉、搓、捏拿等方法反复操作于患侧腰部、臀部及下肢。使其痉挛、紧张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疼痛减轻。第二步:对患侧腰俞、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及风市等穴位按压、弹拨,再自腰部、臀部及大腿后侧、外侧至小腿反复推拿10次。进一步松解深层组织痉挛、粘连。第三步:斜扳复位,以调整腰椎椎体间关节及小关节的咬合状态,改善腰段之力线及椎管内外平衡。最后以屈膝屈髋、蹬腿运动结束治疗。按摩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2.3 骶管疗法①定位:以髂后上棘连线为边长,向骶尾方向做三角形,女性为等边三角形,男性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与脊柱相交点,即为穿刺点。穿刺点特点是一个有纵向裂隙的一个稍有弹性的凹陷,裂隙的两侧有突起的骶骨角。②穿刺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髋部垫――厚枕头以抬高骨盆,暴露骶部。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放一块消毒纱布置臀裂沟,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10ml注射器吸2-3m10.25-0.5的利多卡因,做皮内浸润麻醉,皮下不打药或少打药,以免组织肿胀,影响骨性标志地观察。近韧带处可注射少量药液。③穿刺方法:用一般的穿刺针或套管针,从穿刺点由尾向头部方向与皮肤呈35°-45°角徐徐进针,至骶韧带。此时,有弹性的感觉,再进针有落空感,表明穿刺成功,回吸无血液无脑脊液,方可推药。④常用处方及给药步骤:A、2%利多卡因5ml或0.375布比卡因。B、甲基强的松龙40mg加生理盐水至10ml。C、维生素B12l-2支加生理盐水10ml。D、生理盐水:单次冲击,每公斤体重1ml,一次性推入;连续冲击:200-250mi,滴注。在滴注或推注的过程中,原有的疼痛可能重新出现,时间为1-2min。上述四种步骤依次施治,注射完毕,卧床休息1-2小时,每周1次,3-4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脊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一);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自理,但气候变化,过劳腰腿有轻度不适;无效:经半个月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105例中治愈79例,占75.2%;有效19例,占18.1%;无效7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4 典型病例

向某某,男,41岁,教师,2001年5月8日就诊。患者素体健康。无腰痛病史。4个月前打篮球不慎扭伤腰部,腰部疼痛,逐渐加重,波及右腿,两天后已不能行走,经某医院和多处按摩店治疗3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后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证见痛苦面容,行走跛行。每行走10余米就必须休息。弯腰、下蹬、上床、穿衣等十分困难。查:腰部活动受限,腰部肌肉紧张板硬,右侧L4-L5棘突旁压痛明显,右侧环跳,承扶、承山穴等处亦有明显压痛。CT提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行骶疗2次,牵引按摩2周后疼痛缓解。再行骶疗3次。牵引按摩月余,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已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继续按摩半年,巩固疗效,现已能连续打几场篮球,随访至今无复发。

5 讨论

腰间盘退变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腹压增大,腰姿不正,突然负重,腰部外伤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在退变的基础上,各种诱发因素使得游离状态的髓核穿过变性,薄化的纤维环或椎板侵入椎体边缘处,直接对硬膜囊及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压迫,致使硬膜囊、硬膜外腔及神经膜充血、水肿、渗出、浸润、增生及粘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酸中毒,并使局部处于高渗压状态。从而产生以腰腿疼痛为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解除对硬膜囊和脊神经根的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牵引疗法通过对抗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另外,牵引还可以使椎间隙压力减小,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髓核的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手法治疗是利用其机械力的作用,松解神经根的粘连,将突出的髓核撕破、挤碎、分散,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并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情况,有利于突出物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斜扳复位法能调整腰椎体间关节及小关节之咬合状态。改善腰段之力线及椎管内外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骶管疗法是采用大量等渗液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注入硬膜腔内。对硬膜腔外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和压力,使粘连、受压或牵拉的神经根游离、复位,所以有人称之为“水刀”或“液体刀”。大量的等渗溶液还能纠正病灶及周围的酸性环境和高渗状态,改善细胞的新陈代谢。再者大量的液体本身对神经根也能产生按摩作用,使其恢复正常的传导功能。皮质激素有利于充分抑制神经根及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抑制炎性渗出,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减轻细胞的损伤,控制粘连的发生和发展。维生素B6、B12、B1能参与神经细胞的代谢,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纤维修复与再生。

另外,卧床休息对治疗本病也非常重要。卧床休息可以缓解体重、肌肉及紧张的韧带对腰间盘的挤压和牵拉,有利于髓核内水分的吸收,髓核脱水以后,突出物缩小,对神经根的压迫即可解除或减轻。同时,也有益于纤维环裂隙的修复。

牵引、按摩、骶管疗法三者配合应用,切中病机,互补不足,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综合疗法。

上一篇:推拿和超短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