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贷资产转让在财务公司信贷业务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0-12 11:55:52

浅析信贷资产转让在财务公司信贷业务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近几年我国金融领域积极发展的一项新兴金融业务,各类型金融机构都在尝试以各种模式和方法拓展这项业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国务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主要配套政策之一。以依托集团、服务集团为发展思路,利用集团内部平台充分发挥金融功能。但由于受自身资产规模及监管政策的限制,现阶段,财务公司越来越难满足所属企业集团发展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信贷资产转让;财务公司;重要意义

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内涵与开展方式

(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内涵

信贷资产转让是指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之间,根据协议约定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的、自主、合规发放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一次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业务;金融机构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

(二)信贷资产转让的开展方式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项下,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资产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所以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三)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种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主体(这种转移可以采用转让方式,也可以采用信托方式),由特设目的主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方式。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处即创新之处在于特设目的主体受让了该笔信贷资产以后,以该笔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了受益证券。

二、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重要意义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是集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有效平台,也是集团成员之间的资金纽带。财务公司在业务开展中以服务集团发展为宗旨,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同时追求自身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因此,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既可以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资产流动性,增加收益,又可以满足资金需求,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促进财务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使信贷资产转让实现双赢局面。

(一)拓宽新渠道 降低整体费用

财务公司具有开发企业集团内部企业贷款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自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或者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集团成员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集团成员企业直接向银行借款,相对增加了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成本。像葛洲坝集团每年需要流动资金约20亿元,而财务公司每年仅能提供6亿元左右,其他的大量资金需要从银行等方面得来。如果财务公司利用好自身信誉,开展信贷转让业务,拓宽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可以使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同业出让信贷资产缓解资金压力,盘活非流动性信贷资产,回收资金,加速资金的良性循环,为企业集团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费用。

(二)加速资金周转 提升运作效率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把集团内企业的部分中长期贷款打包转让给银行,财务公司获取了新的资金来源,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了财务公司的经营规模;同时财务公司可以将获得的资金投放到其他收益更高、集团重点发展的项目中,既满足了集团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增加财务公司的利润,同时降低了集团财务成本,一举三得,增强财务公司对集团的服务功能。

(三)改进经营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财务公司可以调整资产负债比例,压缩风险资产规模,使经营管理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财务公司也在这项业务开展过程中转变了经营理念,大胆创新,将放贷模式由传统的贷款-收回-再贷款转变为贷款-转让-再贷款的经营模式,打破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还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银行的很多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使财务公司向正规成熟的金融机构更近一步。

(四)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规避金融风险

除了企业集团投向单一、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信贷资金过于集中造成的资金风险外,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定的金融风险。财务公司出让的标的资产一般是金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这部分贷款合同占用资金量大,流动性差,由于期限较长,未来出现不确定性的可能也更高。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出让信贷资产仍能获得一部分收益、获得更大的业务量,也是调节信贷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规避公司经营风险的目的。

(五)促进与银行合作 实现共赢

银行之所以愿意选择财务公司作为交易对手是因为:一是财务公司有持续的资金需求;二是财务公司手中掌握着大量集团内企业的优质贷款,这些贷款的借款企业行业一致、经营情况相仿,对整个资产包的考察相对比较容易;三是财务公司作为行业系统风险最小的金融机构,其信誉度超过了其他金融公司的一般企业,在回购型贷款转让业务中,财务公司通过回购义务为银行提供了可靠的担保,对银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银行与财务公司叙做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利率高于同期同业拆借利率,使银行在没有承担太大风险的情况下取得了较高收益。所以说,银行与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使银行与财务公司各取所需,各得其利,是一个双赢策略。

三、监管部门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采取的策略

(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为纳入到规定范畴之内。目前对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政策法规还处于空白。监管部门在规范这项业务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应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对财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具备的条件、遵循的经营规则、资产负债比例、监管具体要求等方面做出监管规定。除此以外,为加强行为规范的有效性,政策规定中还应对备案、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规模、资金用途以及对财务公司转让的信贷资产这四个方面内容着重做出限定。

(二)引导财务公司加强管理,规避风险

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有: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信誉风险和价格风险。为了规避风险,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引导财务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风险。

1、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要求财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前,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取得董事会的同意和授权,并针对这项业务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业务操作规程和各级人员的责任,提出风险防范和预警措施,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风险防范的关口适当前移。

2、监督财务公司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公司要在监管部门规定的规模、资金用途等范围内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不得违规开展业务。

3、支持财务公司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按照银行先进管理模式提高财务公司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为财务公司顺利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创造条件,更为财务公司整体提升打好基础。

4、鼓励引入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

鼓励引入具有金融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依靠其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独立判断,帮助财务公司防范风险。

四、总结

财务公司积极介入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即可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资产流动性,增加收益,又可满足集团的资金需求,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同时,促进财务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公司、商业银行三方共赢,是一项值得大力发展及推进的业务,应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信息的透明化,为打造更为广大的信贷资产转让平台以及资产证券化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逐步完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根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财务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海金融,2001年08期

[2]朱广德.《对发展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政策思考》,金融纵横2001年02期

[3]张平.《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与企业绩效》,改革与战略,2008年02期

[4]黄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探讨》中国金融家,2005年09期

[5]周国华.《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探讨》,财会通讯,2006年09期

[6]张瑶瑶.《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建立迫在眉睫》,中国会计报,2009.11.20

上一篇:建筑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的控制分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