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分层指导

时间:2022-10-12 11:32:38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分层指导

在众多的学生中,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得学生参差不齐。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分层教学。

1.分层原则

分层教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学习成绩分。这种方法未能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分的层次较多,造成课程较难安排;二是按学生的意愿来分,这种分发层次少,但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差距较大,教师备课、上课吃力,但好安排。这种方法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成绩容易得到提高。

2.具体实施

2.1 目标分层

比如在教《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我将目标定为三个层次,即:C层次要求,知道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B层次要求,理解概念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A层次要求,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指导计算,总结出公式,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计算一些特殊的有关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练习题。

2.2 达标分层

对于基础好的尖子生来说,如果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他就没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抑制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对于他们钻研知识的兴趣,无疑是一种摧残。因此教师应作一些提示后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总结。这样教师在肯定他们的探索结果之时要在表扬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在此我先让学生回答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正方体各个面之间关系后提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尖子生抓住“总和”这个词后立即会说:“把各个面的面积加起来”。教师再鼓励性加上一句:“唉,那么多数字相加太麻烦了,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该多好呀?”这样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尖子生会认为教师遇到困难,想帮教师解决难题的欲望一下子提出来,于是你一言,他一语地积极思索,想办法。这样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达到了使高层次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目标。

由于层次不同,对于尖子生已经在教师提示之下推导新知识中等生和差生不一定理解掌握这个时候是统一讲解,还是帮助中低层次的同学理解呢?或是要继续引导尖子生去推到新知识呢?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陷于困惑中。因为取前者,尖子生就会产生骄傲情绪,新知识得不到巩固;而取后者中等生尚可能“囫囵吞枣”吃下去,而对差生而言,可就怎么也咽不下去了。它不仅不利于中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会打击差生的自信心。怎么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教师要给尖子生出示些利于新知识才能解答的习题,堂他们去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尖子生“如何推导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中等层次学生“一起推导新知识”,并鼓励他们不满足于一种推到结果的方案,(即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找到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般来说中等层次的学生一旦知道新知识后就会在教师的稍加提示之下懂得去识别与新知识有关的习题,并利用新知识去解答这类习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鼓励之下放手让他们去完成难易适中的习题了。在此基础上,对于差生而言,他们也许已经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模糊的认识,而此时,对差生而言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他们看到中高层次的学生已经去尝试做题,他们也想去试一试;另一方面他们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还不全面,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还很模糊,还不能识别近似知识或做法,如果这时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错误地认为“差生也掌握了”而放手让他们去试做题的话,差生做题的效果如何是不难想象的。而这种做就会导致教师感到迷惑,差生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信心顷刻散失。因此教师此事要不受迷惑,不嫌麻烦地把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区别讲清,差生才能真正弄懂新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上达到使低层次学生达到“感知观察,逐步理解”这一目标。

这样在知识目标中达到高层次能找到最佳解决问题方案,中层次找到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低层次在“感知观察”中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习技能上也体现了与高中低相对应的会学、想学、能学三个层次。

2.3 作业分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新知识的主要手段。统一的作业要求,高层次学生智力得不到完全利用,低层次学生觉得做不好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出现。因此在作业要求上采用了:低中高相应的,“少而精”、“多做达到熟练”、“少而难”的策略,如本节作业要求:低、中、高对应(练习十六)第1、4题;第4、6、9题;第8、11题。

总之,通过分层教学,尖子生学习劲头足了,中等生爱学了,差生想学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我们在学生巩固方面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上一篇:浅探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下一篇:试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