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改革迈大步

时间:2022-10-12 11:15:08

汇率改革迈大步

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双轮驱动,促进外贸平衡与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这是中国时隔五年来,第二次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上一次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是在2007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扩大,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次重新启动亦是中国向国际市场释放的积极信号与汇率市场化的决心。

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

均衡汇率是指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平衡、维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汇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判断一国汇率是否均衡,核心的指标是该国经常账户是否平衡,而不包括资本账户的平衡,因为资本账户的余额往往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其他大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如欧债危机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国的资本账户余额。

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0.1%后明显回落,2010年为5.2%,2011年则进一步下降至3%左右。外贸顺差已从2007年占GDP的7.5%降到了2011年的2%左右,绝对数从2008年的近3000亿美元降到了2011年的1600亿美元左右。

由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外贸余额已逐步走向平衡,如果按照这一标准,人民币汇率则接近均衡水平。李稻葵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到了关键时点。

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使得汇率弹性增强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汇率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我国汇改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基本实现了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的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0%,2010年重启汇改以来升幅将近8%,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接近5%,单边升值预期趋弱,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渐趋明显,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正在逐渐发挥。

“目前增加人民币兑美元的货币弹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回归到均衡汇率状态。”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在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后,在一个相对较宽的波动区间中,市场交易主体能进行完全交易性操作,通过市场操作发现真实价格水平,促进汇率趋向合理均衡水平。

“此次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此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既是对过去汇改成果的总结,也将为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做好铺垫、打牢基础。”丁志杰表示,汇率波动弹性增强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将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中国工商银行分析人士认为,从年初中央的表态、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期间央行行长答记者问的表态中可以看出,高层屡将关注点放在“考虑适当加大人民币波动的幅度”上,央行这一措施出台,就是相关要求的落地。

汇改思路一以贯之

中国银行分析师李建军认为,从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是一大进步,这符合中央对汇率改革一贯坚持的循序渐进、可控的原则。这也显示了我国政府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坚定信心,我国正在积极努力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便建立起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第一天,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1%,与此同时,深化外汇体制改革,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加快外汇市场培育,市场决定汇率形成的技术平台基本形成,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加速。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再度收窄了浮动区间,稳定了市场预期,为抵御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接连经历了“破8”、“破7”,最新数据已升至1美元兑6.2893元人民币,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22.45%。

丁志杰向媒体表示,从实体经济的运行来看,汇改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

在目前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也就是说,人民币有可能继续升值甚至表现出更快的升值速度,但也有可能改变运行方向出现贬值,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企业不再像以往那样承受人民币汇率持续高走所带来的汇兑压力。目前,市场上对此次汇改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的一个理由便是基于这种设想。

由于外贸基本上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因此外贸生意做得越多,得到的美元越多,就意味着货币的贬值可能性越高。外贸市场的这种失衡,使我国相当多出口导向型企业出现了持续经营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对多个领域的产品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但这又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不公平交易,强行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持续下降,在GDP中所占份额也在大幅减退。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数据表明,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同比增长幅度仅为7.3%,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幅度。

专家建议,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一个比较稳妥的途径是,在出口贸易中更多地与贸易对手协商,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降低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在此次汇改以前,我国已经推出了多道措施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储备货币,即使是在美国也已向消费者开放了人民币交易,因此,将人民币更多地运用于出口贸易,已经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从这一点来说,此次汇改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上一篇:欧元区的停滞 下一篇:为中小企业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