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础型大学毕业生实习过程中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10-12 10:47:19

应用基础型大学毕业生实习过程中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摘 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过程中毕业生实习是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毕业生实习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建立后规范化管理体制及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并对校企合作内容及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规范化管理

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中,山东中医药大学作为5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同其他高校为解决目前山东省高等教育面临的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在名校建设过程中做出了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定义为“高校与企业之间为了更好的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而进行的互动过程”[1]。校企合作本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2]。校企合作的本质是“育人”,而主要不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3]。因此探讨毕业生实习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是本校药学院名校工程重点专业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校企合作建立后如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体制上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或其他专门的机构,研究双方合作事宜,如专题设置、实习培训、师资建设等,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建立这样一个机构或体制,双方的合作才能期存在[2]。我院的几个重点:(1)校企双方签订详细的合同,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比如在药学院登山采药见习活动中,与相关企业签订见习合同,保障见习顺利而有成效的开展;(2)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也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实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心理准备。比如市场营销学生,在安徽亳州实习、见习中主要目的是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向;而中药学学生则是登山采药,识药、认药,增加对中草药的感性认识。(3)校企交流的常态化,根据体制要求,定期进行校企交流,改进完善,融合感情,在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为企业输出优秀人才。

第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由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而且在真实情境下,学生作为最重要的活跃因素,其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学生管理主体多元化导致的管理缺位[4]。我院的尝试及努力:(1)以手机号、QQ号、邮箱等通讯措施为平台,加强学生管理。实行分组集中管理,在相同或相近实习点,或者在同一城市为单位,设立组长,进行消息传达和问题的反馈,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更加重视。另外,学生家长务与辅导员互存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沟通;(2)重点问题学生实行强化关注管理方式,第一时间发现并开展解决问题,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使这些学生管理问题能够较为及时的妥善解决。(3)学院主动与实习接受单位联系,比如教学科、医务科、人力资源科等,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习任务;(4)在实习期间,各学院应派专人到各实习点进行巡视,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引导实习学生遵守企业实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锻炼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社会阅历的作用。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注重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现象,为毕业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合作形式与内容,改进课程设置。目前校企合作在内容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高校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安排实训,使产学研的结构合理性丢失,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地点基本上在学校而非企业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3]。目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不符,高校的教学模式太多采用传统化和学科化的方式,这些方式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校企合作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高校在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学分的认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者,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制度尚未建立[5]。所以如何提高毕业生实习的质量是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药学院学生一小部分学生进行专题实习,即以实验为主,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1)培养模式改进,以培养企业员工位为目标进行实习学生的培养,融合企业文化,以主人翁意识进行实习;(2)培养内容的完善及课程设置的修订,增强开课课程针对性和目的性,以创新和实践课时为主,摒弃系统化、纯理论化课时;(3)毕业论文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论文在实习单位完成,让学生自己提出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4)初步建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及聘用企业骨干作为学校教师,我们学院已经聘用北京同仁堂的部分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并且在学生活动中担任专家评委等,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交流。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在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注重制度保障,加强了学生管理,促进了校企教师队伍的交流,互相学习管理模式和培养理念,改进了培养模式,实习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制定规范化校企合作标准的过程中,同时加深了校企感情,提供了更加优秀的毕业生,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作出了贡献。诚然,校企合作模式任重道远,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及政策支持下,在学校、企业的通力合作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述鹏.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11-12.

[2]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6):42-48.

[3]李广琼.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9):8386-8387.

[4]杜梅.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和实践[J].华章,2013(30):124.

[5]龚云飞.校企合作模式下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3(14):115-117.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苑培才”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研究课题(yxy201463)。

作者简介:郭滨(1984.0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张金(1978.07―),男,山东济南人,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汽车后市场O2O电子商务平台设计 下一篇: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活跃语文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