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书苑 第6期

时间:2022-10-12 09:30:58

一个人抗击一个行业

文/胡艳丽

《约翰·博格传》

[著]((美)刘易斯·布雷厄姆[译] 毕崇毅

[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 48.00

他是与整个美国基金行业格格不入的批判者,亲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他努力凭借个人的力量修正那些蚕食股东权益的行业明规则和潜规则。他强烈抨击基金管理公司“赚了算我的,赔了算你的”病态自利逻辑,倾其一生在基金行业中奋战。他拥有无数赤诚的投资者拥趸,但自己却成了基金行业的“讨厌鬼”。他就是连巴菲特都惺惺相惜的伟大投资者——约翰·博格。

本书生动还原了博格在无数光环笼罩下充满了矛盾与艰辛的一生。他致力于坚持“低成本运营”理念,揭穿了“那些短期获取较高赢利水平的基金在扣除管理费用后,竟然远远落后于大盘”的事实。他粉碎了将基金绑定到管理公司巨轮上的怪圈,首创无溢价分销体系,用“服务费率差”解决了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利益矛盾,构建了公司与员工双向“忠诚”的健康企业形态。他一生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坚信他和他的员工“并不是在为一家共同基金公司工作,而是在改变整个共同基金行业”。

这位数学天才、基金骄子在专业领域内所向无敌。初到威灵顿公司时,他同詹姆斯·弗林奇(后担任公司股权交易部高级副总裁)打赌,“自己用计算尺计算要比弗林奇使用当时最新的旋转计算器还要快”。他自1955年起担任摩根的助手,在7年的时间内,不仅充分掌握了基金运作方方面面的内容,还会同投资部一起分析股票和债券,同财务部一起处理数据,代摩根写信,为销售部准备公司年报和备忘录,他在摩根的培养下形成了凌厉完美的工作作风。年轻的博格有着摩根无法比拟的活跃发散思维,他能准确把握资本行业动向,直言劝谏摩根开发股票基金。事业初期,在“伯乐”的支持信任下,他成功度过了事业的第一瓶颈期,为后续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博格精于业务而疏于人事,这柄双刃剑让其遭遇了两次沉重的事业打击:

第一次是“单纯”的博格“引狼入室”。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博格的语气中暗带一丝痛苦:“一个人在极度愚蠢和缺乏耐心的情况下,才会说‘我们搞合并吧,它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像强强联手一样’。”为顺利完成与TDP&L公司合并,达成资本与管理的强强联合,他“竟然同意把威灵顿公司40%的投票权划归对方所有,这一比例甚至高于他自己28%的所有权,他低估了这一行为潜在的风险”。事实并没有像博格预想的那样,他看得懂资本市场的风云诡异,却看不透人性的复杂多变。威灵顿公司新进的合作伙伴,不仅未给公司带来卓越的资本运作管理经验,反而妄图掌握威灵顿管理公司的控制权。在权力的角逐下,博格面临被威灵顿公司扫地出门的危局。

第二次是“讨厌鬼”博格与自己的搭档约翰·布里南的信念之争。他们不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最关键的是他们立场的本质分歧,博格关注的是基金股东利益,而布里南更感兴趣的是先锋公司作为一个企业的自身发展,他更关注企业利益。这种根本立场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之间不可调合的矛盾。他在一边殚精竭虑地促使股东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又不得不堤防来自于公司和行业内部的明枪暗箭。在业务之争上,博格永远是胜者,而在涉及人事方面,他至80高龄仍然心存天真。正是这种源自于内心的纯净和无畏,才让博格成了混乱基金行业的良心。

离开博格的先锋公司仍然持续运营,但是否仍然坚持了博格的经营准则,是否仍将维护股东权益作为企业运营最高的史命,是否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了人性关怀?全世界都期待知晓答案,看离开了博格的先锋公司和整个基金行业该何去何从?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著] 郎咸平 孙晋

[出版] 东方出版社

[定价] 39.00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在本书中,他要告诉国人和官员,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多可怕。我们身处世界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却浑然不知,我们习惯低估我们的对手,又习惯高估我们自己的实力。他今天就是要把我们的危机说清楚,以唤起国人的危机感。否则,我们的经济就要真的翻车了。看看美国,今天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了。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有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危机视而不见,粉饰太平;更可怕的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制造更大的危机。本书将专门谈我们在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危机。

《美学的经济》

[著] 詹伟雄

[出版] 中信出版社

[定价] 45.00

白色iPod为何热卖?郭台铭与尼采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美学和风格的经济价值?什么是全球城市?设计为何是21世纪国家的国力指标?台湾的经济、企业、工作者,正面对众多的关键选择──如何由制造业经济,进化到知识经济或创意经济?如何由专精代工,过渡到附加价值更高的品牌或设计?如何由纪律的个人,变身成美感的个人;由勤奋生产者,转化成自由消费者?《美学的经济》这本小书,不是财经论文,而是财经散文,它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但它有60个不同思考的方法、新鲜的观察角度、跨国采访经验的冲击,帮助你面对变迁的台湾与自己的人生之时,能激荡出更多的想象力。作者多年在经济史、科技史、设计史、城市身世与运动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所提出的观察,可以给台湾提供一些在转型忧虑上可供参考的方向。

《苹果帝国风云录》

[著] (德)夏洛特·埃尔德曼

[译] 刘硕

[出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定价] 68.00

苹果公司的发展史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商界传奇。那是一段把客户培养成粉丝、把粉丝培养成狂热拥趸的历史;那是一段把电子消费品变成时尚玩意、却又反过来引领时尚的历史;那是一段创造了无数营销奇迹、被世人奉为品牌神话的历史。然而,当我们理性看待苹果公司的风光与神奇时,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电脑生产者、软件开发者、音乐革命者和移动通信商,它的发展历程也并非路途坦荡。苹果公司是一个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起大落的公司,很多人都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足迹,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史蒂夫·乔布斯。然而他个人并不能代表整个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也不仅仅是史蒂夫·乔布斯一个人。想要了解苹果公司那些鲜为人知的发展秘密吗?想知道那些起死回生的重要决策的诞生过程吗?本书将为你呈现最完整的苹果发展史。

上一篇:巴西首家投行IPO成功募资19.6亿美元 下一篇:天使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