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时间:2022-10-12 08:49:39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提要]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辅助设备,图书馆运用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本文基于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就服务、管理工作和人员等方面论述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0日

一、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图书馆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使用各类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和设备的总称。

对信息技术的认识:(1)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效率,促使人类社会跨入信息社会;(2)信息、物资、能源成为支撑社会的三大资源;(3)信息素质成为现代人才发展的必备条件。掌握信息应用技能,充分汲取人类优秀文化资源和文明成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与其他图书馆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化管理,对各类型信息进行快速搜集、整理,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全过程。图书馆信息工作的任务:图书馆是信息社会最大的信息仓储和知识库。图书馆的任务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高水平信息服务。图书馆员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成为信息咨询专家。

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向深层次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及效率,同时也促进图书馆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理念。图书馆对读者服务手段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日趋全球化。引进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加快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一环。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从被动、单一服务向主动、多元、多层次服务转变。信息技术使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1)读者服务的模式——从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化;(2)读者服务的对象——从高校图书馆读者向社会读者延伸;(3)读者服务的内容——从传统馆藏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拓展;(4)读者服务的重点——从一般借阅咨询服务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转化。

且在读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变化,具体表现服务时间、空间等方面:(1)在读者服务手段上,计算机检索查询更快、更准,计算机使每位读者借书更方便、快捷准确;(2)在服务时间上,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有些图书馆对读者提供了全天候24小时的服务,读者可以随时在网上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而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制约;(3)在服务空间上,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将会出现不同地区、国界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网上资源越来越丰富和网上参考咨询工作、网上教育的开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使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在时代的潮流中显示出其重要性。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水平不断提高,反过来对图书馆用户教育和参考咨询服务要求也更高,这样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图书馆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和用户教育、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图书馆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导航服务、网上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例如,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建立“医海导航”栏目,对医学资源网站和医学信息资源建立链接,并提供网上电子期刊的网址;用E-mail、留言板等形式接受参考咨询,传输检索结果,解答有关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的问题;提供下载申请查新的表格;向读者推荐使用新购买的数据库;征集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或意见;图书馆的新闻和通知,等等。近期,参考咨询部又向读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实时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

(二)信息技术促进图书馆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管理自动化。我馆在1995年使用重庆图腾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完成了大部分馆藏书籍和期刊回溯数据的建库工作,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期刊等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查到所需的书刊资料的存放位置和借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校读者可以在网上查寻两个校区的图书馆资源,图书通借通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部分代替手工操作,提高管理效率。规范业务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书目数据标准化,为联机编目和联机检索创造条件。作为业务基础,推动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三)信息技术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素质

1、改变观念,增强信息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环境下,要明确图书馆的使命并没有改变,信息技术并非取代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反,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桥梁、导航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要改变观念,增强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能力。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基础素质,是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结构的瓶颈,也是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是促进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的关键。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才能为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人与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馆员要更新知识,图书馆要做好对员工关于自动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特别是加强员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图书情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完善,必须具备精深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必要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外语知识,才可担任起“信息导航员”、“网络咨询员”等新角色。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馆员可通过在职进修、报读学位、学术研讨会议、讲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只有拥有这样一批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网络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还具备获取、组织、传播信息能力的新型图书馆员,图书馆事业才可持续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管理及其馆员的影响是越来越深远的,图书馆将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集散地,发展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社会化资源协作网络和知识网络,深化资源共享。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精品特色和深度信息挖掘,提高资源质量。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工作的变革.图书馆学刊,2002.6.

[2]张春香.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J].信息技术,2001.5.

[3]杨栎,赵安.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人员的素质要求[J].情报杂志,1997.5.

[4]王学春.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发展走向[J].情报科学,2002.3.

上一篇:中国与加拿大贸易互补性及潜力实证研究 下一篇:在杭高校大学生茶文化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