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不做气丐

时间:2022-10-12 08:07:50

做企业不做气丐

潜意识中对气丐心理的自我认同,往往是一个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最大的障碍。

走在大街上,乞丐遍地都是,他们技巧娴熟,全副武装地选择好地点之后进行工作,并不时发出“行行好吧”、“我没饭吃”等促销口号,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曾听说有什么乞丐村,全村的人都当乞丐了。前不久,还看到新闻,北京街头出现了中英文“双语”乞丐,真让人大吃一惊。

乞丐心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

多少年来,我脑子里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乞丐与那些沿街叫卖做生意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乞丐与做生意,都是从每一个人那里得到一点点的利益,然后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不过乞丐是讨要。再往深处想,其实人类就是大自然中的乞丐,一切生产行为和经济活动,就是要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人类在向大自然讨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只要符合这个规则就是合法合理的。

乞丐挨家挨户要一点,是讨;受灾了挨家挨户要一点,是赈济;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大家发动社会的力量募捐,是慈善;和尚为建寺庙出去讨要,是化缘。

生产一个产品,用高于成本的价钱卖给客户,是经营;市场或商店里陈列的各式各样的商品,谁需要就要用高于进价的价钱购买,这是交易;去饭店吃饭,饭店还能带给你吃喝以外的享受,并让你为此多花钱,这是服务……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讨要一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利益。可这讨要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这其中又分为了几个层次:纯粹的乞讨就是乞丐,是为人所看不起的;而通过交易获得利润,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香火钱、赈灾、募捐行为则是高尚的;偷窃扒拿、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则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同样的结果,就是要把不属于自己的变成自己的; 同样的结果因为方式的不同,人类就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评价。

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其心理的起点就是乞丐,每个人都本能地渴望不劳而获,希望天上掉馅饼,经济活动更是如此,可以说,乞丐心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

从乞丐心理到价值奉献

大部分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被困住了,再做不大了。为什么?原因就是乞丐心理在作怪。总之有一条,大家都是以可能赚到的钱或省下的钱为前提,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和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每个人潜在的心理就是我最好是像乞丐那样一动不动,就给我想要的一切。在这种社会心理的背景下,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得到多少来计算付出。

无论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还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就像我和我家门口的乞丐的关系,这样做,交易很快就会被限定在,某个水平上不能动弹。我和我家门口的乞丐,永远都是一碗粥、一个馒头的关系,这就是市场行为的局限性。

如果一个企业和公司提供的产品百分之百是交易,财富的累积仅仅体现在金钱数字的累进上,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命就会显得无比的苍白乏味。

因为事情的真相是,一个企业的规模完全取决于,它能够为别人带来多少利益,创造多少价值。其实,人类的高尚就在于怎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别人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奉献。所以,如果从我要赚钱,变成我来帮助别人赚钱,帮助客户赚钱,帮助员工赚钱,效果就立即不同了。

同样,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东西卖得怎么样,就看你在卖东西的时候送给别人什么,是安全感、好奇感、刺激感、重要感、还是联系感、荣誉感……而购买者是否又能够感到物有所值,甚至超值?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并不一定取决它能为社会提供多少物质财富,更主要是看它能为社会提供多少的无形财富,所以有产品不如有品牌,有品牌不如有文化,有文化不如有思想,有思想还需要有境界。

上一篇:预知死亡纪事 下一篇:学习苍蝇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