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2-10-12 06:44:06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建立宽容合作的人际关系,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主体性 自主活动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实施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目标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开发和培育。创新教育认为学生决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极大自主性、有发展潜能的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将这种潜能挖掘出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使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密切围绕着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目标来进行。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传统教育忽视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尊重,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只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只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受体,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创新教育认为只有当学生被尊重时,学生的潜能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学生才有可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火化。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包括对学生的个人独立的观点、个人的评价,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的尊重。我们教师要彻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机会,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1.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学”的关系

在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层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适应,并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相应材料。例如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和意义时,我设计了血液循环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已有的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知识、知道红蓝色代表不同血液的基础上,设计出用小球代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情况,以小球颜色的改变(红、蓝)代表血液成分的变化。同时提出观察思考题:血液是怎样循环流动的?有什么规律?血液成分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变化的结果如何?通过课件的演示,把静态变成动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我适时的启发下,学生探究出了几个问题。实践证明,教师的“导”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导”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发挥的程度,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导”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突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因为:第一,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浓厚兴趣,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第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的;第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经过思考、探索、操作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因此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学生实验观念。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如《观察关节的结构》、《观察细菌的形态》、《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等。

(2)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实验内容。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中,同时准备萝卜幼根和小麦根让学生探究,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明确根尖由四部分组成。而根尖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这要从根尖的内部结构找原因。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和横切面,探究出这四部分的细胞形态结构不同,从而归纳出每部分细胞的特点及功能。再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除按教材内容做之外,增加银边天竺葵为实验材料,再让学生加深理解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这一原理。

(3)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获得新知识。由于实验结果是未知的,需要去探索,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应将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观察叶芽的结构》,《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等》实验。

(4)增加课外实验。让学生在家或在学校做些小实验、小观察、小制作,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中的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尽管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但只要给其足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我始终格外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热心帮助他们,用诚心去感化他们。教师决不能歧视他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认知规律,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并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三、建立宽容合作的教学关系,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本保证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活泼热情,好奇好胜,求知欲旺盛。因此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天真直率的想法,不加深思就表达出来,而且他们也有从事实验研究问题的强烈愿望。对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理解、宽容,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想法和愿望。又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差异,学生回答问题很有可能出现错误或偏差,教师要在理解宽容的同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形成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四、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利用课堂座位的变化,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生物知识,完成生物作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要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培养具有主体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求知欲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真正把课堂教学变成合作交流和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上一篇:网络华文文学研究概述 下一篇: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