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头”“尾”,绽放精彩

时间:2022-10-12 05:05:59

艺术“头”“尾”,绽放精彩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如果能将一堂课化为一首乐曲,悄悄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他的课堂该多有魅力呀。我想,这样的课堂肯定是由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演绎而成的。在这门耐人寻味的教学艺术中,课堂导语应该就是乐曲的前奏,结尾则是乐曲绵绵不尽的余音。在语文课堂中,好的开头和结尾,既是联系“旧知”和“新知”的桥梁,又是总结和提升全文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精心把握、设计开头和结尾,显得至关重要。

一、导入的艺术,丰富而不繁复

所谓课堂教学导入就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教学活动方式。其实就是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所要的学习状态,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去。

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去设计,使之建立在与所授内容有机联系的基础上,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在低年级阅读教学时,更应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导入来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尊重他们的情感价值体验。

其次,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1.图画感知导入法 对于学生来说,图画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插图,色彩鲜明,图画生动,把教学内容直观而又形象地反映出来。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青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出示画)你看,它是谁啊?(板书:青松)你对青松有什么了解呢?这是一棵怎样的青松?

这样将图片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看图说话,学生从青松的颜色与状态两方面初步感知雪前的青松,为后文引导学生领会青松品质做好铺垫。

2.游戏复习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游戏复习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快乐学习之可能,既复习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

3.读题质疑导入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个“疑”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山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让他们从课题中去发现文章写的内容。他们会提出一些问题:李时珍是谁?为什么要夜宿山寺?山寺又是个怎样的寺庙?尽管有时候问题会千奇百怪,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激起。而且问题来源于学生,又解决于学生,教学效果更佳。

二、结尾的艺术,简约而不简单

曾记得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相对于导入的华丽出场,结尾往往是简约的。如果课堂的结尾实质有效,既能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还让他们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品格。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利用课末几分钟,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出易见成效的教学结尾,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提高语文素养。

结尾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课堂教学的结课不仅仅是因为时间到了结课,也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发展同时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教师要把结课控制得恰到好处,做到水到渠成,避免生拉硬套。其次,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最后,教学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并且一定要紧扣中心。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炼主题、提升认识、升华感情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结语的形式也有很多。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结尾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角色表演结尾 适合表演的课文,课尾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即兴表演。表演的过程,既是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大胆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

2.想象说话结尾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听说读写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雨点》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在干什么?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能在课堂的最后还紧紧抓住孩子的胃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写话结尾 语文素材取材于生活,应让知识还原于生活,教师不能呆板地把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最终的目的是教学生表达自己,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让学生“听”生活、“看”生活、“摸”生活、“写“生活。当然,课文的结尾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复述课文结尾、画画结尾等等,总之我们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并体会到学之欢乐。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结尾设计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导,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佳境,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

上一篇:《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