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科教育 放飞创新的心灵

时间:2022-10-12 03:51:58

整合学科教育 放飞创新的心灵

“摔不破的鸡蛋、承重的纸桌子、轻便而又结实的桥……”电视台《奇思妙想》栏目深深地吸引着我。更确切地说,是孩子们奇妙的设计、大胆的创造深深地吸引了我。科学技术的光芒在这儿闪耀,中国科学的明日之星将从这儿升起。

宁静的深夜,我想起了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与城里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动物园、没有少年宫、更没有科技展览馆;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梦里,向往的航模比赛在电视里,科学小发明更是遥远的星光。

创新,离山区的孩子们太遥远!但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迫在眉睫。山区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科技教育与学科课程教育的整合上寻找一条符合山区实际情况的科技教育思路,即在各个学科领域里渗透科技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语文――播撒科学种子,孕育创新意识

1.学写科学小作文,激发创新兴趣

思想创造世界,绝妙的创意来源于伟大的思想。追溯科学发展的每一步,每一项成果无不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学写科学小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当我读到南京一小学生的科学小作文《纸锅煮水》时,我觉得这是激发学生写科学小作文兴趣的好机会。因此,我按书上的介绍折好纸锅,对学生说:“老师能用它烧开水,你们信吗?”学生哄堂大笑,都认为我是在开玩笑。当我把一纸锅滚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全都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恍然大悟的学生把老师用纸锅煮水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以此为契机,我引导学生经常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削好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怎样才能不让它变色?冬天冷了,要穿棉袄,棉袄是怎样带来温暖的?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的……”同学们的好奇心被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调动起来。他们通过实验观察、查阅资料、请教长辈,揭开了许许多多的小秘密。

2.学写想象作文,训练创新思维

想象和联想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想象就是用思想的“眼睛”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是在为心灵播撒理想和志向的种子,并让它在知识的雨露滋润和思想的阳光普照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想象作文中,现实和理想、现在和未来的差距,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深远的想象时空。在这个想象时空里,学生可以尽情地梦想,甚至“异想天开”。可以说,想象作文给了孩子们一双思想的慧眼和一把通向未来的金钥匙。

二、数学――构筑科学大厦,增强创新能力

在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一位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查找资料并填空:(1)我国国土面积是( )。(2)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是174.3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部分学生对“沙化土地面积”不太了解,老师趁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中国西北部地区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每年有2460平方千米的土地逐渐变成沙漠,不适合农耕的土地及荒地面积多达168.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7.6%”。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沙尘暴”认识土地沙化的危害。学生听了,都发出感叹。老师还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让干旱的黄土变绿?我想,“让干旱的黄土变绿”这个愿望将在小学生的心里稳稳扎根。

三、自然――探索科学奥妙,渗透实践创新

山区的经济条件制约着小学教育的发展。因为校舍危房多,有限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投入校舍的改造。而教学设备非常简陋,自然课的一些实验根本无法保证。但是我们可以结合山区的自然环境,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例如,我校的校舍是填埋了部分水塘而建的,旁边还有很多水洼,周围环境不是很好。去年五、六月份时,学校闹起了蚊灾,教室里里外外云集着大量的蚊子,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正常生活。我校的自然老师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的好机会。她带领生物小组,结合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一单元的环保教材,从校园周边环境、蚊子的生活习性、近几年本地气候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治建议。上级部门采纳了提出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从此,我校再也没有出现蚊灾。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增强了环保意识,学生对科学的分析、探索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社会――通向科学世界,扩展创新范围

社会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课本里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生动、主动、全面地发展。

人教版《社会》课本中,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史蒂芬发明火车,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到贝尔发明电话……神奇美丽的科学世界拨动着学生创新思想的琴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山区落后的经济虽然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只要我们能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努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山沟里一定能飞出金凤凰!

上一篇: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下一篇: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