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看《米兰达》?

时间:2022-10-12 03:23:49

有一部香港电影叫《瘦身男女》,刘德华和郑秀文两个身材绝好的男女,被乔装打扮成两个以吨为体重单位的绝世胖子,真不容易啊!本来我已经做足准备看一出胖子的爱情传奇,没想到结尾两个胖子纷纷减肥成功,喜结连理。

看完之后我非常气愤,难道,难道胖子就不能有爱情吗?非要像主题曲唱的那样,“为爱瘦一次”之后才能获得爱的入场券?这不是对胖子最裸的否定和讽刺吗?

出于同样的道理,我特别不喜欢看“剩女”为题材的影视剧。尤其是励志类的,因为实在不忍心看一群大龄女青年拼了老命去巴结爱情,讨好男人。她们用法西斯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胃,杜绝掉一切口腹之欲,只为橱窗里的裙子能装得下中年的水桶腰,她们孜孜不倦地翻阅时尚杂志,对着妆品专柜的瓶瓶罐罐有着朝圣者的虔诚,并且拿出小白鼠的精神,把一片脸蛋当成去皱的试验田。男主角好不容易拿出一点眼际眉梢来关照,她们就开始神经错乱哭哭啼啼患得患失起来。何来励志?

还有一种是童话型剩女,她们通常是由一群美女来扮演丑女,可为了画面的美感,所谓的“丑”,不过是把浓妆弄得淡一点而已。她们是大大咧咧的傻大姐,偏偏总是能遇见那些英俊有才又多金的钻石王老五,通常还会有一群外在条件比女主角更好的美女作为竞争对手,可结局一定是男主角吃错了药一样傻了吧唧地选择女主角。故事虚假又脆弱,一般这类糖水片都是供女性观众的。

但是BBC出品的剩女剧《米兰达》不一样。她真的很与众不同。

首先米兰达是货真价实的剩女,34岁可不算年轻了,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个处女,连初恋都还没有。她的妈妈每次见她都要问有没有正在约会的对象,甚至也会像中国的母亲一样生拉硬拽她去相亲。她问妈妈,我这样让你很丢脸吗?妈妈说,亲爱的,不要说这种傻话了,这几乎是肯定的,还用问吗?虽然妈妈隔三差五就打击她一回,可她还是我行我素地“剩”下去。

米兰达是一个丑女,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丑,不是查理兹塞隆那样拼命遮蔽掉自己的美,穷尽本事把自己往“丑”的窠臼里逼。米兰达的丑,一点也不刻意,是非常生活化的丑,无疤无痕、不长痘痘、不戴牙套、不戴眼镜,穿着虽然不够时尚,但也绝非土得掉渣。在英国小镇,不是参加派对,谁不是整天一身牛仔裤配球鞋?可是你要相信我,她是真的丑女,185cm的身高,很自然的溜肩,像融化的黄油,她不能算胖,但很强壮,是虎背熊腰那种壮,像个“铁榔头”。豆瓣上有更刻薄恶毒的称谓:“河马女”。

米兰达经常被人误认为“先生”,她偶尔抽风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尝试一下改变自己,只是人高马大不太容易买到蕾丝啊花边啊之类的非常女性化的衣服,一旦穿上特大号的订制婚纱,简直就是雪白的肿胀的庞然大物,带有威严的震慑力,把路边经过的妈妈吓昏,把暗恋已久的心上人吓得撒丫子就跑。可见,改变是多么的可怕,如果你觉得穿婚纱的虎妞不够惊悚,编导又在后面安插了一场戏。一次米兰达误闯进异装癖的服装店,老板还以为米兰达是想尝试女装的gay,并认为她其实挺man的,扮女生多少有些困难。闺蜜给她起的绰号叫“Queen Kong”,字幕组的同学画龙点睛地把它翻译成“女金刚”。

如此可见,改变是一件极尴尬的事情。很早以前人们想改变世界,后来又想改变他人,最近流行改变自己。那位可以复制先生就宣称,一个人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我一度也发生了误解,认为这种改变自己的想法源自于成功学。后来才明白自己完全搞错了方向,套错了概念的裤腿。成功学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基本点是积极主动的。它在现世中提供可以企及的目标,比如更白的牙齿,更坚挺的胸,更大的房,更多的钱,更强的权力。总之,是用一套好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蛊惑人。于是我们经常在女性为主的影视剧作品中,看到为了改变自己而先虐待自己的恐怖场面:《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为了穿上宴会的裙子而不得不屏住呼吸任由佣人紧紧地抽紧裹腰的绷带,像农民工捆绑行李一样把她绑束得结结实实。《老友记》中瑞秋和莫妮卡经常把一大片蜜蜡脱毛膏药贴在腿上,然后再像撕掉仇人的皮一样凶神恶煞地揭下来。她们换来的是无毛的光滑的红肿的皮肤,以及落在上面的无数的异性的渴慕的目光。女人从来不知道,改变的过程其实就是迷失自我的过程。

女人贪慕虚荣是天经地义的,反之如果她放弃梳妆打扮,对镜贴花黄的喜好,才是天诛地灭的开始,但若仅仅把自己定义为可远观又可亵玩的观赏物,那么这个世界该多么无聊和无趣啊。还好米兰达不是这样。当然她不是从一开始就看破的,她只是缺乏长性,比如心血来潮了就开始在室内跑步,一边说给别人听,一边说服自己,可她跑了不到3分钟,就缴械投降了,吐着舌头,翻着白眼,像个帕金森老人一样,慢吞吞地爬楼梯。刚刚许下的豪言壮语,余音还在屋顶盘旋缭绕,可她已经死不认账,继续背着厚厚的脂肪,过着浑浑噩噩却开心无比的生活。米兰达并非绝对的混不吝,她亦能把自己的生活上升到智性的高度,“无论你变得多瘦,你身体还是住着一个坐轮椅的胖子。”她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论调:“你的人生在他人看来也许只是玩笑,无论你多么认真生活。”

作为一个既穷又丑且胖的大龄剩女,她存在的唯一好处或许就是:如果爱情来了,可以准确判断对方是否真心爱你。

和所有爱情故事一样,故事里还有一个极其英俊的美男子格瑞特。格瑞特长了一张让所有女生尖叫的英俊脸壳,棱角分明,眉宇清纯。当这样一张完美的面孔叼着冰冻柠檬茶的吸管冲你微笑的时候,就算女知识分子也忍不住放下书本,丢弃一切有关深邃思考的喜好。另外,格瑞特还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美食家。苏青不是说过吗?饮食男,女之大欲。这样一个令所有女人垂涎欲滴的男人,遇上了米兰达,是福是祸?

第一季中,格瑞特几乎是一个完美型男,除了不太有钱,他就是童话中标准的王子,如果这个人物仅仅到此,那也就是一个缺乏性格的花瓶而已。英剧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格瑞特并没有像腐女剧中的花瓶男一样,瞎了眼似的扑向恐龙妹。他和米兰达的关系,并非像钢琴似的黑白分明,而是像大提琴一样是若即若离的暧昧。“若即”是说他能欣赏到米兰达可爱的一面,并且以朋友待之,经常拿出自己的创意私房菜请对方品尝,一起去社区大学学探戈,和她一起联手扯谎打击损友的诋毁;“若离”是因为他也比较害怕米兰达那种“一生一世”的眼神的打量,他会想逃――他张开手臂只是想给她一个朋友式的拥抱,她却双手贴近裤缝,把脖子伸得像鸭子一样长,然后嘟起嘴巴堵住他的嘴。

如果说第一季中,米兰达和格瑞特是一个黏黏糊糊地往上贴,一个羞羞答答地往后撤,那么到了第二季,帅哥格已经彻底想清楚了,奋不顾身地迷上了傻大姐,倒是傻大姐有些不知所措。原先那些迷人的烦恼都没了,她变成了一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本片的风格也由从相对真实的叙述滑向了童话世界的窠臼,也许“窠臼”总是最安全,受众最多的。但我却以为这恰恰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质。当然,它依然很搞笑,从观赏性上来说,甚至比第一季还要好看。

习惯看美国喜剧的人开始看BBC的喜剧,会感觉有点突兀,那么多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自嘲的语言有点难以接受。不过看多了英剧,你就会发现英国人是最有喜剧天赋的。《米兰达》正是英式喜剧中的翘楚。34岁还没有结婚甚至还是处女,午夜的寂寞的时候就在家用吸尘器代替自己喜欢的人跟自己对话,有时也会在以前朋友、同事甚至母亲面前自娱一把,甚至会在喜欢的人面前出糗,不过也没关系啦,反正他已经见怪不怪了。起码还没有吓走他。噢,要是真的吓走他,就把他追回来就是了。

《米兰达》丝毫不会让你感到大龄女的悲惨境遇,反而成功将观众注意力转移到了谐谑的英式幽默。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避免真实无趣的生活,唯一诉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拥有有趣的人生。而最好的表现方式是讽刺我们荒诞的生活。开始有人因外表和个性嘲笑她的生活,但米兰达却排了这样一出戏剧来解嘲,不仅给大家带来那么多欢乐,同时鼓励了很多女性,告诉大家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气和乐观的态度。这也正是英剧的精神所在吧?!

上一篇:孔令泉 成绩 压力如影随形 下一篇:演员.极速赛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