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机制 新风貌

时间:2022-10-12 02:47:48

新理念 新机制 新风貌

编者按

如果说残疾人事业是一棵大树,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便是大树的根。随着中国残联建设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力度越来越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队伍不断扩展。《中国残疾人》杂志于2008年增设“基层”版块,专门服务于工作在乡镇(街道)、社区(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们。本期我们将呈现给大家一组来自深圳的文章,既有市残联干部的见识,又有最基层的专职委员的心得。我们真心希望大家能从中感悟到一些适合自己地区的工作方法,让我们的专职委员能够真正贴近残疾人,给他们温暖,给他们阳光,给他们幸福。

近几年来,深圳市残联务实进取,以新理念、新机制、新风貌,做大做强,实现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新突破。

树立新理念

随着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全面铺开,但社区残协现行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却显现出局限性,特别是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兼职“津贴”待遇、“中介”服务定位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制约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发展。

深圳市残联通过精确调研,确立了“城市残疾人工作社区化,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残疾人服务全面化,扶残助残经常化”的思路。社区残协管理由“单一”形态向“多元化”形式、残协专职委员由“中介”服务向“职业”岗位、社区服务由“常规”履职向“个性”服务、社会保障由“基本”满足向“长效”保障、社区工作理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出击等五个转变,解决了社区残疾人工作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残疾人工作。

制定新机制

深圳市残联立足于残疾人工作在基层“真联系、真服务、真有效”,从制定《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入手,解决好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社区残协公益岗位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在制度上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任务、责任与管理方式。

通过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是大任务,(组织建设、活动场所、规范运作、生活保障、就业服务、康复服务、文化生活、无障碍建设、权益保障、扶残助残),提出具体要求,对康复、就业等业明确,工作量化指标,特别明确了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工作职责,招聘程序与待遇。

市残联把《管理办法》的十大任务逐项分解为48个小项,按100分计,确定每一个小项所占分数。考核标准有助于管理规范化、运作模式标准化。

现新风貌

深圳市采取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措施,有效地推动《管理办法》的实施。准确把握选拔专职委员的基本条件,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公平公开、考察择优、兼顾差异、客观实际等原则。

加强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职业到底教育,深刻领会“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思想内涵,恪守人道主义,成为人道主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另一方面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把握好《管理办法》的要求,着力于如何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员、联络员、康复协调员、调解员、自强自立示范员、助残联络站和社区助残服务管理员的教育与培养;再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举办交流=研讨、现场会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水平与能力。

上一篇:精神残疾的概念与社会服务 下一篇:小阵地 大舞台 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