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10-12 02:38:04

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务管理工作是关系着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合金融机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直接制约着农合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笔者对农合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笔者对改进农合金融机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粗浅建议

一、存在问题

2006年以来,农合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两级法人(乡镇和县级)向一级法人(县级)的转变,财务核算也由两级核算过渡为一级法人核算。实现一级核算后,形成了自下而上、逐级管理的财务模式。但目前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县级农合金融机构没有制定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便于自身会计操作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财务政策,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规定,结合本级财务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二是没有根据一级法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完善“统一法人会计核算管理”等相关制度;三是没有根据国家的政策、财经制度的变化,对原有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未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二)预算缺乏依据。县级农合金融机构在确定年度预算最佳投资方案时,缺乏科学依据和可以遵循的财务制度。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当年信贷计划、上年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往年收支规律以及影响本年收支因素,开展的预算也并未完全依据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程序展开,在确定预算时,忽视所得税、折旧方法、资本存量,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从而导致资金流失或经费不足,使农合金融机构经营缺乏弹性,制约了农合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三)财务监督与考核不完善。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在防范结算风险、杜绝业务差错、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农合金融机构的事后监督乏力,使会计人员因缺乏监督养成不规范的行为,管理上的漏洞和业务中的差错得不到及时查堵和纠正,因而产生会计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甚至引发违法犯罪活动。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农合金融机构应立足于以县级为一级法人这一管理层的角度,建立一个组织规范、职能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现代银行业改革发展需求。

(一)应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县级农合金融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后,增加了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部门的责任压力,对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实行“统一制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制定财务报告制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应完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体系应根据所制定的财务制度、财务政策和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完整准确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农合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借用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完善农合金融机构的分部报告。通过准确及时的财务报告,经营管理者能够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获得充分的现时和将来的财务信息,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三)应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制定《县级农合金融机构会计事后监督考核管理实施细则》,监督乡镇农合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会计政策、法规、制度及相关会计业务规定的执行情况,监督 和检查会计事项发生后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薄、报表以及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应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核心指标以实现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的业绩考核机制,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设置,克服考评的不完整和不客观,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以此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乡镇农合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为实现向国际化银行的顺利转轨,成为真正的现代银行,农合金融机构必须认真审视自己所处的形势,重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努力完善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经营体制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增强农合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上一篇:风险社会的政治挑战 下一篇:牛雪莉家是幸福的十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