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决策分析

时间:2022-10-12 01:34:35

基于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决策分析

[提要] 投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一项活动,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要想有效回避风险,获取最大投资收益,要尽量使决策环境和因素确定,比较重要的考量是防止信息过度造成影响,以减少信息的干扰,并且减少决策次数,延长决策周期。

关键词:决策;不确定性;确定性;收益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4日

受益于不确定性的决策体系的构建,必须使决策环境及影响决策的因素尽可能确定化。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减少投资决策风险,获取投资收益。

一、决策的目标是要从不确定性中获取收益

决策就要有风险,而基于对风险的错误理解,人们往往不是冒更大的风险去获取收益,就是刻意去回避风险。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按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说法,对于不确定性,你要利用它,而不是躲避它。也就是说,决策是要从不确定性中获取收益。投资需要胆量,需要冒险。但投资毕竟不是赌博,投资者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你的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并且惹人耻笑。正如德鲁克所说,成功的创业者并不是勇于面对风险的人,而是善于管理和规避风险的人。

二、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是不确定性的,而且你要尽可能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收益。但决策时优先考虑的是确定性,下面以资本市场的错误决策为例加以说明。

决策错误,不外乎该买没买,不该买而买了;或是该卖没有卖,不该卖而卖了。(1)该买没买,不该卖而卖了,问题好像不大,因为如果你还有资金,你可以继续投入,最多是利润少了而已;(2)不该买而买了,该卖没有卖,这种情况下问题可能就大了。这不仅可能影响到收益,而且会使决策者陷入困境当中。

在第(1)种情况下,通常趋势向上,确定性大;第(2)种情况下,通常趋势向下或趋势不明,不确定性大。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做的决策恰恰通常是第(2)种决策:不该买而买了,该卖没有卖。

究其实质,错误的决策是反方向操作了。(1)确定性当成了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基于保守,但容易挽回或纠正,并且一般在向好的环境中不会轻易发生;(2)不确定性当成了确定性,这个危害大得多,并且非常容易发生。

再分析,第(1)种情况是因为恐惧心理,第(2)种情况是由于贪婪,具体分析就是:买资产时,想着它的价格会升高,不卖也是因为觉得它的价格会升高。

因为决策者认为资产价格会升高,其头脑中构造了一个美幻的图景,这种美幻使其无法理智思考,使其全然不顾客观环境的残酷做出错误的决策。

所以,在做决策时,要理智地分析大的宏观环境,是不是确定的,如果是不确定性的环境,那么犯第(2)种错误就会变大。

三、不确定性的根源:信息过度

心理学家们曾提示了试图控制思想的过程有多荒谬:你越是投入更多的精力试图控制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越能控制你。那么,你越是投入太多精力于市场的细微变化,是否就意味着反而被市场变化控制,会令你不能自拔,无法准确决策。这个问题归因于信息的噪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有限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数据量暴增也是如此。当数据多得严重超出人类个体控制范围和接受程度时,数据就从人类的帮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阻碍,美国统计学家纳特・西尔弗在他的名作《信号与噪音》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西尔弗认为,当今数据大爆发带给人类的多为噪音,而不是信号,只有通过特殊的方法,比如他提到的贝叶斯定理来过滤掉噪音,尽可能保留对人类预测有用的信号,才能达到预测短期未来的目的。但是,过量数据对人类的阻碍又何止是对未来的预测呢?学者诺瑞纳・赫兹认为,过量数据的存在已极大影响了人类日常的决策行为,小到你决定早餐吃什么更为健康,大到和哪一家公司合作才更安全,甚至是一个国家对国际局势和灾害情况的判断,都受到过量数据的不利影响。

这所有信息源中,赫兹直言最应该质疑的就是专家。作为传统的核心信息提供者,专家的权威程度曾经难以撼动。即使我们质疑各类信息,也很难质疑各行业的专家。不过,随着知识领域的扩展和研究分工的不断细化,专家在应对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时,常常还不如那些有亲身经历或者身处实地的人。

塔勒布也指出,我们现在进入了危险领域:大部分从事预测的专业人士同样受到上述智力折磨。而且,专业从事预测的人比非专业人士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大。他为我们指出了人类在预测未来时经常犯的三种谬误:第一,太看重预测,而不关心它的准确性。而实际上,我们的决定更多依赖于结果的可能范围,而不是预测的最终数字;第二,没有考虑随着预测期限的加长,预测效力会降低;第三,对被预测变量随机性的错误认知。现实往往会严重偏离预测,而我们对这种可能性却缺乏足够的认知。人们在最清醒、最理智的情况下都很难避免上述三种“谬误”,因此要想准确预测未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们一般认为自己是基于理性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实际上是你的结论和观点来自你多年对某些信息的关注,那些信息证实了你相信的东西;你忽视了另外一些信息,它们挑战了你预想的观念。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被称为确认性偏见。为什么会存在确认偏见呢?千真万确的事实是,人们不喜欢自己错,任何表明他们错的东西都很难被接受。此外,人们的看法在感情上与自我形象关系密切,因此受到选择性捍卫的可能性更大。

四、确定性的决策要求:减少波动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各种信息和极为丰富的物质世界,每天人们要做出的决策在不断增加,这给人类带来的烦恼是巨大的,哪怕是早餐的一杯咖啡,也会让你犯难,甚至有人已把选择困难视为一种现代病症。赫兹认为,既然无法减少决策的数量,就只能做必要的决策,减少做决策的次数,对于生活中那些细枝末节和无伤大雅的决定要学会以随机应对,或者通过形成某种习惯来快速解决。

人们在决策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卖掉A后马上买了B,很快又会换成C,这样的表现就是频繁操作,不断的决策,面对未来的投资决策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由此风险被无限放大。人们决策的依据可能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可问题是衡量公司业绩的报告期太短,不足以提示它们是否真的经营得好。正是由于人们浅显的认知,形成了人们仓促判断风险的局面。

从总的市场表现来看,决策最活跃的投者资往往得到最差的结果,而决策最少的投资者却取得了最高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中信出版社,2011.

[2]诺瑞纳・赫兹.决策的智慧:我们何时应该相信专家,何时不能.中信出版社,2014.

[3]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中信出版社,2014.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 下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