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创造性阅读

时间:2022-10-12 01:28:5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创造性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标准”还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创造性 想象力 创造性阅读 创新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114-01

在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之前,先要明确创造性的含义。一般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所谓新即与以前的不同)。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有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同时还应该明确,学习的创造力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方面。

一、激趣、吟悟,为创造性阅读提供支点

“读”是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写”的基础。“标准”明确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篇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告诉他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莱特”的道理;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揭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

二、积累,为创造性阅读奠定基础

学生的创新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靠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学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建构去获得知识。离开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创新思维的火花将难以迸发。在教学《黄山奇松》后,我让学生试说:欣赏了黄山奇松,你会这样感叹:__________。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有的活用成语:“黄山奇松,名不虚传”;“黄山奇松,百闻不如一见”……有的巧用修辞:“黄山奇松,你是一名了不起的化妆师,让黄山更神奇!”……有的学生干脆写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黄山,美在松树,松树,贵在奇特……好一个人间诗境啊!”。学生能活用成语,巧用修辞,善用美文,与平日学生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得好“厚积而薄发”。试想,如果没有平日的阅读积累,学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语句,能有如此创造性阅读吗?

三、运用,为创造性阅读营造空间

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言论自由”。“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健康理念表明:“学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个体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全方位地解放学生不但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而且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群体的语言交流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说,学生才愿说、敢说,并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己阅读的成果从“零碎型”过渡到“整合型”再发展到“价值型”。这样的“言论自由”为学生创造性阅读营造更多交流空间。

在创造性阅读中,教给学生多样的方法也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如《莫高窟》一文中第3自然段写出壁画上的飞天的多种姿态后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师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姿态,填补了这些“空白”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利用“不确定性”寻求多种答案。由于作者描述中的某些跳跃,会给作品的意义留下“不确定性”,这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样的阅读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表达的机会,为创造性阅读营造广阔的空间。

四、阅读后的实践――开拓创造性语言,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语言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过程中逐渐增加创造性成分。要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具有创造性,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上的创造性。

(1)扩展词汇,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学生词汇掌握了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如老师经常是抓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学会一串词。在教《初冬》一课,结合学生课前观察的初冬景象,懂得冬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冬”。然后举一反三,春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春”;夏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夏”;秋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秋”。一下子就让学生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一组词。这样的词句训练生动活泼,不仅丰富了词汇,还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同时也为理解该段启动了学生的情绪,尤其是使学生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词,对学生的说话、作文帮助甚大。

(2)扩展句子,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掌握好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学生能把句子说好或写好,就会为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尤其是扩展句子,既是连句成段、成文的基础,也是使思维发散和深化的过程。一般可以运用给连词造句,几个连词连用,说出或写出连贯的句子,思维就展开了。

总之,创新型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是儿童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创造性阅读正是诱发儿童创造的潜能。这种爱,在教育上也应是一种“活”的教育,应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学生也就能在语文的国度里插上奋飞的翅膀,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点滴 下一篇:谈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