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时间:2022-10-12 01:15:51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摘 要:职业道德素质是现代社会就业的基本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引导学生认识职业道德的意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拓宽教育渠道,夯实职业道德基础;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等三个方面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就业。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职业道德 教育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要使学生胜任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是如何“做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学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就业,已成为摆在我们职业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认识职业道德的意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做到敬业。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不乐观,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增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就业问题严峻,要想找到满意的职业岗位不容易。只有具备了最起码的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干一行,爱一行,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地。

2.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修业之基、立足之本”。面对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诚信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它要求员工严守这条职业道德规范。所以无论我们从事任何工作,诚信是我们恪守的工作原则,做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从各方面完善自己的职业人格,才能更和谐地融入社会。

3.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公道。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与人打交道,都要处理各种关系,这就面对着“公理”,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赢得他人对你的信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4.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服务。各行各业,各种职业及其岗位都是为满足一定社会需要而存在的,都有它的服务对象,本质上都是社会需要的一种反映。要求从业者出色地做好工作,自觉履行职责,让社会公众接受、满意。

5.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奉献。一个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无论什么岗位、什么行业,只有脚踏实地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二、拓宽教育渠道,夯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1.要发挥德育课课堂教学主渠的作用,特别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认真备课,重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拓宽德育课的内容,不要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和观点的传授,要利用理论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开展对话式的教学、实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敢于正视现实问题,热心解答,正确引导,上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教育,理解职业道德的概念,领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明确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最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学生的成长与育人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校园环境。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让学校的墙壁说话。”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1)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形象化教育。充分运用教室、宿舍的文化建设,校园电视、周末电影、校园广播、学生会刊物、墙报、板报、专题报告、演讲、网络多媒体、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

(2)坚持树立典型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一方面采取激励措施,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坚持开展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文明礼貌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用成才的先进典型经验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对屡教不改、严重违纪的学生坚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以正校风;利用好学生操行评定这杆秤,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给予实事求是地评价。开展好法制教育、公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行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教育网络。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的教育,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1)全员育人,发挥共建作用。学校工作应该是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学生,一切为了教好学生,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育人的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学校领导联系年段、处室干部联系班级、教职工联系学生宿舍的共建网络,实行分工负责。通过集会、座谈,开展各种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职业道德品质;充分利用好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的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热爱宿舍,与人友好合作的职业道德品质。

(2)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职业道德要求上的共识。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职业道德的形成产生作用。为此学校要沟通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即通过书信、电话、学生操行评语、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家访,有必要时请家长到学校等形式,互馈学生情况,取得教育上的共识,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

(3)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社会消极影响。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促进职业道德行为的形成,但也不排除给学生带来职业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应尽力减少副作用,争取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

4.加强社会实践,促进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关键是要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学生职业道德行为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养成的,社会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大课堂。要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道德认识的正确性,将外在的道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组织勤工俭学活动,增强学生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重视实习实训,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管理,让学生从事一定的岗位工作,真实体验职业生活,感受职业环境,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寻访革命足迹,参观了解厂、矿、企业的改革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三、立足实际、因材施教。

1.针对职业教育特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去向明确,面向市场,择优录用,即时上岗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先导性。职校学生与同龄学生相比,他们较早地踏上社会,接触生活,但又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缺乏正确的评判能力,因而容易看到社会和企业的不足之处,容易产生对学校教育的逆反心理。因此,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教育内容的可信性,与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学生思想认识的可接受性。即降低教育的理论要求,侧重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充分利用实例及个案,并通过训练和实践,把职业道德规范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其自觉的行为,并逐步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2.针对社会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够,注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和职业学习观。通过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未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我国职业人才的奇缺等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上的障碍,安心学习。坚持育人为本,把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心照顾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成立有学生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倾听学生的呼声,深入学生的教室、宿舍、食堂,全面关心学生。

3.针对农村中职贫困生多的特点,建立帮扶结对机制。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观,从精神上,物资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尤其是对一些思想优秀,学习成绩好,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教师,党员、支部扶贫结对活动,从物资上、精神上给予关心、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体验到成功,从而加强自信、自强、自主的教育。

4.针对部分学生对未来前途,就业担忧焦急的心理特点,重视职业心理辅导。加强就业教育和职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性别和学生在职业打算设计,就业准备,求职择业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育辅导。通过主题班团会,开展就业指导,模拟求职环境,做好就业前的应试准备。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优秀校友作成才讲座,进行现身说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总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认真贯彻实施,努力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为学校产品“出口”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成才积累资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工贸学校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思考 下一篇:脚被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