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要学会“视而不见”

时间:2022-10-12 01:10:06

做父母,要学会“视而不见”

现在的宝宝,个个都是在长辈们慈爱目光的“严防死守”下长大的,此时如果说要家长们“假装没看见”,估计摇头率会达到99%,可是,在某些时候,做家长的还真需要一点“视而不见”的精神,比如说――

孩子间发生争执

孩子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自然情况,孩子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将会学会了解别人的感受,学习与他人沟通协调的策略,并学会遵守一定的交往规则。家长不要担心这些争执对孩子有什么不利,恰恰相反,孩子会在这些争执中成长,逐渐社会化。

父母在孩子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如果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就要马上让他们停止下来,但不必掺合进去,而是引导和协助孩子自行解决。如果孩子们只是吵架,做父母的完全可以当一个旁观者或干脆就假装看不见,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时大人们大多无暇顾及孩子,我们的争议多数得由自己解决。这样虽然会出现争论的双方气得好几天相互不说话的情况,但最终总是要重归于好的。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孩子遇到小麻烦(跌倒、小伤害等)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看到孩子摔跤了,第一反应就是过去把他抱起来,这样做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按捺住自己焦急的心情,对于孩子遭受到的一些小的磕磕绊绊,还是采取“视而不见”比较好,让孩子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小就养成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有三种好处:一是让小孩知道跌倒是自己不小心,今后多注意不要再跌倒了;二是小孩跌倒了,他自己支撑起来,可以锻炼小孩的毅力;三是小孩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不娇惯他,能养成他独立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某些错误行为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有时批评会起到“强调”作用,弱化错误行为的方法之一就是――假装没看见。

好多时候看到孩子对父母撒赖的场景,有时在超市,有时在花园,有时在饭店……面对着好多人,孩子大哭大闹,任凭父母怎么规劝或是哄骗,都不起作用,孩子还是旁人无人的撒泼,闹得父母脸色红一阵灰一阵,骂也不是打也不是,好没面子。

其实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理他,让他哭去,让他闹去,没人搭理他了,他也会觉得没趣停止了哭闹,你越是盯着他,他越是觉得自己得逞了,哭闹得会更厉害。不去理睬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

这种办法在心理学上叫做“消退法”,有些孩子希望引起他人关注,一旦父母“视而不见”,他就失去了瞎闹的动力。其实,这种“视而不见”并不是真的对孩子不闻不问,而是要观察,有不对及时指出,但不要多唠叨。

孩子压力太大时

有些孩子在压力太大时(比如说中考或高考),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可能是吃不下饭、情绪烦躁、甚至是更为激烈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讲,面对这样一次人生转折表现出紧张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去追问孩子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他们,而应让孩子顺其自然。

如何才能“顺其自然”,家长总是跟在后面问“你怎么了?”是无法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此时“视而不见”是最好的减压办法,别太在意孩子的特殊举动,否则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上一篇:陪读,从幼儿园开始? 下一篇:带上爸爸吧!